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有時會遇到一些品學雙差的學生。這些學生之所以差,是因為學習上存在障礙,而學習障礙的產生,往往是因其自身存在的自卑心理所致。矯正自卑心理,幫助其樹立信心,是幫助孩子進步的關鍵。 一、改變形象法 心理自卑的孩子,通常具備說
對小學兒童心理與行為問題的判定,一般有四種方法:主觀經驗判定法、社會規范判定法、統計學方法和臨床診斷法。 (一)主觀經驗判定法 主觀經驗判定法就是根據自己的主觀感受來判斷心理與行為是否異常。有兩種情況,一是小學兒童自身根據經驗和主觀感受
在對小學兒童心理健康高度關注的今天,社會中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這些誤區對於科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產生誤導,極大地降低了針對性和有效性。因此,需要小學教師正確認識兒童的心理與行為問題。 (一)要注意發展階段和年齡特點 關注小學兒童的心理健
你不努力學習想當流氓去 有位小學生離家出走後給家人留了一封信:“爸爸,我想對您說,我非常感謝您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但是我又恨您,因為您把我的學習看得太重要了。我每天一有時間,您就拿出從書店買來的題讓我做,做完了一套,您又
1、小學一、二年級時她就經常從學校拿一些小東西回家,如:橡皮、鉛筆、粉筆豆。當時父母也對此教育過她,後來就沒有太在意。 2、一、二年級時,學習成績不太好,經常被老師留下補課,學習興趣不高。 3、三年級時,由於特殊原因心心所在的班級連續換
習慣不是遺傳得來的,它是在後天的生活環境中習得的,它是不斷重復或練習而鞏固下來並變成需要的行動方式,它是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監督的、自動化了的行為。 然而,盡管老師苦口婆心地教育學生做個文明之人,從小要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但我們仍然
1、極端厭學。上課什麼也不學,玩東西,啃手指,左右亂轉,要麼去招惹別人,要麼只管自己做小動作。 2、學習成績差。除了英語以外,其他學科全部不及格,學習成績一塌糊塗。 3、不願完成作業。只寫英語作業,其他學科作業全不完成,數學是不會,語文
我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共同努力,幫助打開孩子的心結。小學心理教育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改善父母與孩子的緊張關系,努力成為孩子的朋友。 這樣在家裡,父母就能協助老師做好課後輔助的工作。心心不良的行為習慣的形成和她的家庭教育有很大
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推動了素質教育的進程。特別是隨著獨生子女群體數量的增大,家庭問題的復雜化,現代觀念更新的加快,素質教育,特別是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個新課題,是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學習,生活,擇業和人際關系,培養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徑
在小學階段,孩子需要學習和了解的東西很多。對於那些只喜歡盡情玩耍的孩子來說,既要玩好又想學習好,這是多麼大的負擔啊!但是,如果基礎打好了,孩子就會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學習成績也會隨之而提升。對於那些學習好的孩子來說,更應培養良好的學習和生活
不要為孩子犯錯誤作准備 “不要為孩子犯錯誤作准備”,這樣的話聽起來有些不順耳,可是這樣的家長生活中不僅有而且還為數不少。記者就曾采訪過一位姓李的女士,她女兒的鉛筆總是用半截就扔了,一天還能丟三四支,而作業本也是三天
下面心理專家就和大家談談怎樣幫助孩子適應小學學習生活。我認為,作為家長,重要的是我們要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幫助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在飲食上照顧好孩子,營養均衡。幫助孩子養成有規律的生活和堅持鍛煉身體的習慣。要督促孩子按時起床,能在短
一人上學全家忙 據了解,和劉女士有著同樣困惑的家長還真不在少數。槐蔭區一位姓鄭的家長說道:眾所周知,現在孩子作業多,但很少人知道家長的作業負擔也很重,因為老師要求孩子的文化課作業要家長參與進來。學了生字,老師會布置作業要孩子抄兩遍,最後再
高小以後計劃性與統籌思維 孩子10歲左右(進入高小以後),爸爸媽媽可以增加對他的計劃性方面的要求了。可以有意識地問問孩子:“你的計劃是什麼?”當孩子逐步習慣了在行動之前做計劃後,他就會養成先計劃後辦事的好習慣。在這
一個周末,我和兒子去打乒乓球。突然,我想到用乒乓球的故事來啟發兒子。我捏著球問:“兒子,乒乓球要是掉進洞裡,怎麼辦?” “這個容易,倒水進去就飄上來了。”兒子果然聰明,但我還要為難他,就說:
在學習中,同學們也常有分散注意力的現象出現。比如,老師在課堂上講課,有的同學卻偷偷地玩玩具,或者想著未完成的作業,想著電影、電視中的情節,想著運動場上激烈的比賽。結果,當老師課堂提問到他時,就往往站起來答非所問,弄得哄堂大笑。要知道,注意是
根據教育專家調查研究,98%的孩子智商都是差不多的,只有!%的孩子智商是天才,也只有1%的孩子智商是弱智,那為何在100個孩子當中,成績怎麼懸殊那麼大呢?最主要的原因是注意力不集中,上課沒有聽進去. 注意力按照人的年齡發展也不同: 3歲
在咨詢中,很多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很好動,總懷疑孩子是“多動症”,看著孩子總是坐不住,靜不下心來,心裡很擔憂。其實在知心老師接觸的很多孩子當中,孩子好動其實是很正常。為何出於這樣的理論呢?主要是現在的孩子普遍好動,相對
為何很多孩子上課愛走神?上課基本上是一個聽講的過程。有專家曾做過統計,小學生上課時間的50%是在聽老師講話。但我們卻經常會遇到這樣一些兒童:上課不能長時間聽講,注意力分散;記不全或記不住老師口頭布置的家庭作業或其它事情;無法理解老師的講課內
兒子總是不專心怎麼辦? 劉女士對記者說,“我兒子因為沒上過學前班,在幼兒園一直是自由玩耍,上小學以後還一直保持幼兒園的心態上學,本來我也沒在意兒子自由散漫會對他造成什麼影響,但慢慢地老師向我反映說我兒子上課注意力很難集中,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