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足夠自信,獲得足夠綻放。可是,現實中很多孩子都沒有自信,為什麼?是什麼將孩子的自信吞噬?
下面我們就從家長經常出現的三種做法中,簡單分析孩子的自信是怎樣丟失的。
一、家長甘做孩子的全職保姆
中國的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家長對家裡唯一的小寶貝呵護備至,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每天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孩子的生活起居。安排孩子的吃喝拉撒不算,還要安排孩子的學習和工作,甚至安排孩子的一生的幸福。
只要孩子滿足一點:全心全意學習。家長就甘願做一輩子全職保姆。家長以為這樣做是自己對孩子愛的诠釋,殊不知,這種越俎代庖的方法,會使孩子在生活上產生依賴,在學習上被動消極,對孩子建立自信非常不利。
家長一攬子將本該由孩子來做的事情全部包攬,反而讓孩子錯失很多成長和鍛煉的機會。孩子的一生是他經歷的總和,經歷什麼就擁有什麼。所以,一個從小什麼都沒有經歷過的人,成年後在群體中會有很大的落差感,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將事情做好,又何談自信?
二、家長不尊重孩子存在的價值
很多時候,家長只是將孩子看做一個“半成品”,覺得只有真正長大成人了,孩子才有資格在自己面前發表見解和看法。這種思想是非常錯誤的。
首先我們說,養孩子就是養生命,從生命的角度來看孩子,你就會發現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一個完成的人,是一個身、心、性健康發展的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世界,能夠准確地理解大人們誤以為他們無法理解的很多事情。而家長的忽略恰恰是對孩子一種嚴重的不尊重,不重視孩子的想法,不尊重孩子的意願,甚至忽略孩子的存在,孩子找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就無法樹立自信。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和成年人一樣需要得到最起碼的尊重,所以家長不能對孩子隨便辱罵和體罰。很多家長堅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對孩子不嚴格就不是稱職的家長。所以,他們教育孩子的時候會很嚴厲,甚至不分場合地訓斥孩子。殊不知,如果沒有掌握技巧就這樣做,會對孩子的自尊心造成極大摧毀,導致孩子從內在否定自己,沒有自信。
三、家長陷入自以為是的愛
教育的核心是“愛”,家庭教育更是圍繞“愛”而展開。可是,有多少家長能給到孩子正確的愛呢?
雖然說,沒有父母不愛自己孩子的,可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很多家長的愛只是“一廂情願”,不過是一種“自以為是的愛”。
有多少家長,因為愛孩子,而強迫孩子參加各種補習班;因為愛孩子,而不斷驅趕孩子爭當那個“第一名”;因為愛孩子而總是比來比去,容不得別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好……
所有的行為,都會讓孩子產生一種心理——害怕失敗。然而,沒有人會是常勝將軍。所以,當我們的孩子遇到挫折和失敗,自信就會不斷被磨滅,漸漸地,成了一個沒有自信的人。
![]() |
帶孩子上街的安全要訣
父母常常會帶孩子上街散步或外出游玩。3歲以上的孩子有個特點,他們更喜歡自己走路,不讓大人抱。那麼,讓孩子走在大人的哪一邊就很有講究。 比如:有個保姆帶孩子上街,她讓孩子走在靠馬路的一邊。孩子發現街對面有個耍猴 |
![]() |
震驚!瘾君子竟敢當街搶小孩
如果不是孩子機靈,爺爺捨身護犢,人販子就將得逞。據網友@baby曉曉曉曉雯爆料,今天在武漢瑪麗亞醫院門口,人販子偽裝家庭紛爭,公然搶孩子!群眾以為家事,不敢管,後有人報警,警察趕到,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