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兒童心理 >> 如何判定小學兒童心理與行為問題

如何判定小學兒童心理與行為問題

  對小學兒童心理與行為問題的判定,一般有四種方法:主觀經驗判定法、社會規范判定法、統計學方法和臨床診斷法。

  (一)主觀經驗判定法

  主觀經驗判定法就是根據自己的主觀感受來判斷心理與行為是否異常。有兩種情況,一是小學兒童自身根據經驗和主觀感受來判斷自己是否存在程度不等的心理問題,如是否因為上學而恐懼,是否對考試很焦慮等,進而主動采取相應的行動;二是教師、監護人(主要是家長)或者相關工作者從經驗出發進行判斷。

  主觀經驗判定法在生活中常常被小學教師應用。他們往往從自身知識經驗出發,對小學兒童學業成就、課堂表現、人際交往等狀況進行認識。但是,主觀經驗判定法具有明顯的主觀隨意性,受外界的影響和干擾比較大。不同教師的知識層次、生活閱歷不同,對兒童心理與行為的敏感性也存在個體差異,因而對兒童的判斷存在分歧。同時,小學教師往往傾向於把文靜、內向、順從的兒童認定為具有正常的心理與行為,而調皮、活潑的兒童往往容易被判斷為多動等行為問題。因此,小學教師通過主觀經驗對兒童的心理與行為進行判定,需要具備正確的學生觀、豐富的社會經驗,還必須有心理學的常識和相應的專業判斷能力。

  (二)社會規范判定法

  社會規范判定法就是指在社會規范的基礎上來衡量、判斷行為是否異常。一般來說,人的行為總是與環境協調一致的,如果出現個體與環境要求的不一致,就很容易產生心理與行為問題。這一標准是以人的行為的社會意義及個人的適應程度為出發點。進入小學後,兒童面臨著正規、嚴格的學校要求,學習的任務開始繁重起來,同伴關系成為這一階段的主要人際關系。但是,有的人很難適應這種環境的改變,其行為舉止也與一般的小學兒童相差很大,這樣可能導致厭學、懼學等問題。

如何判定小學兒童心理與行為問題

  但是,社會規范也並非一成不變,不同時期、不同文化影響下,社會規范都可能出現明顯的差別。比如,上課時小聲講話,東方文化認為是不遵守紀律的表現,但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這是個性的自然表達,是非常正常的。因此,在運用社會規范判定小學兒童的心理與行為是否異常的時候,不能脫離具體的社會生活環境,不能脫離小學兒童的身心發展特定階段的特點,否則就可能謬以千裡。

  (三)臨床診斷法

  臨床診斷法是指工作人員采用測量、觀察、談話等專業手段判斷個體是否具有異常心理的一類方法。比如,對於強迫型人格障礙,其診斷要領是患者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其穩定的行為特征必須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准》(CCMD.2.R)中關於強迫型人格障礙描述中七條中的任意三條,方能進行判定。

  臨床診斷法的科學性最強,是最客觀、准確的一類方法,其要求也最高。只有建立在對症狀關鍵點充分把握的基礎上,才可能進行判斷。小學教師並不是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的專業人士,在認定兒童心理問題的時候切忌武斷、主觀,簡單的對號入座可能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

  上述這些方法各有所長,也各有缺點,目前還沒有一個完善的方法可以簡單、客觀、有效地對小學兒童的心理與行為問題進行鑒定。區別心理正常或異常,需要多種方法的配合使用,不能單憑一個標准下結論。

  (四)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方法主要建立在正態分布的基礎上。有關正態分布的假設是這樣的:人群中大多數都處在一般的水平上,非常優秀和非常糟糕的都是比較少的,處在分布曲線的兩極。這樣,就構成了一條中間高、兩端低的曲線。因此,統計學方法確定的心理健康都是相對的,其程度是根據其與全體的平均偏離程度來確定的。例如,通過正態分布曲線我們可以知道,學習困難可以界定為其成績多次低於全班平均分數兩個標准差以上的小學生。

  統計學方法在使用中需要確定的是,總體的分布是否符合正態分布。如果在一個異常優秀的集體中,個體偏離樣本的平均達到比較高的程度,但是可能在一個更大的樣本中處於一般水平。同時,正偏態和負偏態情況都可能導致判斷的不准確。另外,有些心理與行為的分布可能雖是常態分布,但一端是異常狀態,另一端則是優秀狀態,如智力水平,一端是低能,另一端則是超常。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寶寶秋季腹瀉注意衛生有必要

嬰幼兒腹瀉是比較常見的疾病,每年立秋過後,天氣轉涼,患兒就會增多。這種腹瀉多見於6個月至兩歲的嬰幼兒,六成左右是由輪狀病毒引起的,體質較弱的寶寶更容易患病。  這種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和胃腸道感染。由於小兒胃腸功

日常中應如何預防小兒便秘

一、培養兒童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持續高度的精神緊張狀態,尤其是學齡兒童,學習緊張,睡眠不足,均可引起便秘。  二、培養兒童的良好飲食習慣。飲食要多樣化,少吃生冷食物,食量不能過少,食物不能過於精細。要耐心向已懂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