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孩子要是怕黑、怕鬼咋辦? 2016/10/28 15:32:56

    一般來說,幼兒都有“恐懼心理”。隨著他們對世界的認識從懵懂到初步認識,他們受到的外界干擾也在增多,對那些黑暗、巨大、血腥的事物會產生非常恐懼。因此,他們會怕黑、怕巨大的聲響、怕鬼,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發展現象。  幼兒

  2. 寶寶心裡為啥只有媽媽沒有爸爸 2016/10/28 15:32:54

    當孩子出現喜歡纏著媽媽,不要爸爸的情形時,千萬別急著責備他,因為這是寶寶對爸爸平常疏忽對他關心和照顧的抗議。要改善父子間的親子關系,最好每天花些時間陪孩子一起玩、跟他聊天、講故事給孩子聽……了解孩子心思,也讓孩子

  3. 直面全托對孩子的心理危害有哪些 2016/10/28 15:32:52

    現在的家長,要為事業打拼,為生計奔忙,缺少照顧孩子的時間,因此,雖然寄宿制幼兒園價格昂貴,但家長還是趨之若鹜。家長覺得,孩子“全托”,獨立性得到了鍛煉,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了增強,人際關系智能也會得到提升。然而,沒有人

  4. 您的孩子會有忏悔心理嗎? 2016/10/28 15:32:50

    孩子有了過錯,能聽從家長的教誨,或者未經批評即能自責,這是一種良好的心理品質,它是從嬰幼期就開始培養的忏悔心理發展起來的。  一般來說,孩子長到兩歲時,就會開始萌發“羞恥”心。犯了過失,會產生一種不安情緒和害羞心理。

  5. 兒童心理的轉折期是什麼 2016/10/28 15:32:48

    從幼兒園升入小學,是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中一個重大的轉折期,這一變化往往使剛入學的兒童難以適應小學時期的學習生活。所以我們的第一重大禮就是解決困擾年輕父母的幼小銜接的問題。  家庭教育,我們家長都有自己的一套成熟或不成熟的教育經驗,家庭教育是很

  6. 如何去應對孩子的心理斷乳期 2016/10/28 15:32:46

    須正確對待的“不聽話”之三:不服管教  現在有的孩子不服從管教,父母一說就頂嘴,讓父母很頭疼。孩子頂嘴當然是壞習慣,是一種出氣的方法,帶有挑戰性,常常激化矛盾,造成家庭不和,甚至引起離家出走。  因此,面對不服管教的

  7. 如何去強化孩子的心理承受力 2016/10/28 15:32:45

    我們的孩子將來會生活在一個更多變化的社會,他們將會面對職場的激烈競爭,復雜的人際關系,也免不了一生中遭遇情場失意,事業困境,生意敗北……總有一天,我們要先我們的孩子而去,不如早點把世界交到他們手中。他的心理承受能

  8. 把機會留給孩子減少依賴心理 2016/10/28 15:32:43

    一天晚上,我正在看書,五歲的丫丫突然捧著一堆“破爛”走了過來:“媽媽,我的手槍壞了,你幫我安上吧。”我接過來一看,可不,前天才買的塑料玩具手槍已經是面目全非了,槍桿被分成了幾節,零件也弄得亂七

  9. 如何加強心理承受力趕走恐懼感 2016/10/28 15:32:36

    兒子是由奶奶一手帶大的,6歲了還不敢一個人呆在家裡。奶奶從鄉下來,帶孩子全憑老經驗。兒子調皮時,老人家總是嚇唬道:“老鼠來了……”久而久之,兒子變得異常膽小,遇到陌生人不敢開口說話,語言表

  10. 在小孩子的心裡種下責任種子 2016/10/28 15:32:35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常見有一類人,他們的頭腦聰明,也很能干,但卻工作平平,甚至常出纰漏。究其原因,周圍人的共同看法是:此人缺乏責任感。相反,另一類人並無過人之處,但做事卻目標明確,堅毅果斷,敢做敢當,事業有成,具有良好的信譽,與其共事

  11. 如何去應對孩子的“分離焦慮” 2016/10/28 15:32:34

    文文是插班生,原來沒有上過幼兒園,一直由爺爺奶奶帶大,對上幼兒園很抗拒,每天早上還沒進幼兒園的大門,就開始撕心裂肺地哭,一整天不參與活動,嘴裡總是不停地念叨著找奶奶。  幼兒行為解析:  文文從來沒有上過幼兒園,對幼兒園、老師及小朋友都不熟

  12. 哪一些因素會強化孩子焦慮 2016/10/28 15:32:32

    孩子一歲零三個月,這段時間的分離焦慮好一些了。早上離開家的時候,姥爺已經可以從我的手中接過去抱著了,雖然孩子會有些不高興。我一直堅持准時回家,堅持讓孩子出來接我,但白天在家的時候孩子經常會想媽媽想到哭。我也一直不敢在白天的時候給家打電話,因

  13. 小孩子有點“秘密”是正常的 2016/10/28 15:32:30

    許多家長認為孩子並沒有秘密可言,更沒有什麼不能讓父母知道的。教育專家指出,擁有秘密對於孩子的成長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對個人來說,秘密往往與責任緊密相連,並且要獨立承擔責任。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秘密的“水晶人”是永遠長

  14. 這樣鼓勵孩子,孩子會更自卑 2016/10/28 15:32:28

    1、6歲的女兒從幼兒園回來,抱怨她的小伙伴“太自私”。  錯誤回答:媽媽完全了解你的感覺。  事實上,你不可能了解她的感受。因為她是你心愛的孩子,你心疼她,你怎麼可能完全了解她的感受?自然,你是想告訴她,媽媽理解她,

  15. 怎麼樣幫助幼兒克服恐懼心理 2016/10/28 15:32:27

    兒童的恐懼心理通常會令父母擔心不已,他們不清楚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不需要加以特別關注。其實,這種恐懼很平常,而且是孩子成長過程的一部分。兒童從1歲到6歲會經歷不同種類的恐懼。  也許嬰兒經歷的第一次恐懼是由巨大的噪聲和強烈而陌生的刺激造成的

  16. 安全感不用回頭去找媽媽 2016/10/28 15:32:25

    q:丫丫6個月時,我銷假上班。自此,白天外婆來看護她,下班以後我再接手。現在丫丫3歲4個月了,讓我頭痛的是,她在陌生的環境裡總不敢主動表達自己的意願,也從不主動與人交往,在家則沒有這個問題。比如:其他孩子搶她的東西,她不知躲閃拒絕,更別提去

  17. 怎樣去化解幼兒心理創傷? 2016/10/28 15:32:23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可能碰到殘暴、血腥的突發事件,這往往會對幼兒心理產生不良影響,甚至會導致孩子成人後的精神障礙。專家建議,家長要幫助孩子淡化創傷記憶,盡快忘掉不愉快的事。  專家說,在目擊惡性事件之後,幼兒情緒的早期表現是因害怕、緊張而

  18. 六一是娃娃的心理困擾 2016/10/28 15:32:22

    “現在的兒童,心理怎麼那樣脆弱。”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感受,天真爛漫的童年,加上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還有什麼問題值得困惑呢?  “六一”前夕,記者走訪了心理咨詢專家、

  19. 如何幫孩子克服攀比心理的幾招 2016/10/28 15:32:17

    湖北省襄樊宋女士:我女兒每個星期天一回到家,就會對我提出各種要求“同學們都買新球鞋了,我的球鞋一點也不好看,更不是名牌,太丟人了,我要買雙名牌。”“我的電腦太舊,人家笑話我是老牛拉破車。你什麼時候給我買一

  20. 敏感期千萬不要傻等到來 2016/10/28 15:32:15

    敏感期是大自然賦予嬰幼兒的一種神奇的生命助力,以內在需求的方式呈現出來。當嬰幼兒處在某個敏感期的時候,他會以前所未有的毅力與激情,執著地去做某些事情。敏感期是發展寶寶能力的最佳時期,如果寶寶在某個時期的這種內在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甚至受到阻礙

4339 篇文章  首頁 | 上一頁 |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 下一頁 | 尾頁  20篇文章/頁  转到第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