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注重孩子的營養?很多的現象表現,在我國中小學生的營養失衡問題,非常的嚴重,這種狀況對孩子的健康發育,都會產生很大的威脅,所以在飲食上,家長應該注重孩子的營養補充。
兒童少年是祖國的未來。近30多年來,我國中小學生的膳食營養狀況有了很大的變化,城鄉兒童的身高和體重等都大幅度增長,膳食營養質量也明顯改善。但是,蔬菜攝入量下降、奶及奶制品消費量低、膳食結構不合理等問題還普遍存在著。
受自然條件及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影響,我國中小學生的營養與健康正面臨著營養不足和營養失衡的雙重挑戰。一方面,近30年,城市學生的超重肥胖率增加了2~3倍,目前已呈現流行趨勢,慢性疾病在超重肥胖的兒童中已經出現。另一方面,農村學生的膳食營養,特別是優質蛋白質攝入不足,鈣、鐵、鋅和維生素A等微量營養素缺乏較為普遍。西部貧困地區,特別是寄宿制學生營養不足的問題更為突出,他們的身高、體重均低於同年齡、性別的城市和農村學生的平均值。
除了在特別貧困的地區還存在著一定的食物不足外,對營養重要性的認識不夠、營養意識差、不健康的飲食行為和生活方式是引起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
來自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營養立法”是營養工作順利開展、國民營養健康改善的重要保障。早在上世紀40年代,美國、日本等國家就頒布了營養相關法律、條令,如1946年美國頒布的《國家午餐法》。日本自1946年開始在中小學校中提供營養午餐,開展“食育”教育,經過50多年的努力,男女學生身高分別增長了10厘米和6厘米。
我國學生營養政策雖多,但由於還沒有立法,這些政策沒有得到落實,即使有的開展了一些工作,也沒有持續性。
因此,學生營養立法迫在眉睫。目前,我國的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重在營養補充與改善,只有盡快推動學生營養立法,才能在方式、方法上有所明確,這對提高全民素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並且,立法能夠加大資金投入,明確資金的來源和用途;明確各方職責,保證人力和物力投入;提高營養意識,加強學校營養教育調動各方力量,形成學生營養改善綜合策略。最後,家長和學校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健康意識,加強營養教育,讓孩子學會用營養強健體魄。
營養失衡會直接阻礙他們的身體正常發育,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智力開發,所以在日常飲食上,家長們應該根據孩子身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科學地給他們補充營養,保證他們身體所需要的營養,才可以讓孩子健康的成長發育。
![]() |
發燒盡量別給孩子打針
兒童發燒最常見的原因是急性呼吸道感染。有一部分家長,只要孩子一發燒,就會抱到醫院去打退熱針,急於把患兒的體溫降下來。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向家長和醫生建議:兒童發燒,不要隨意打針。 兒童退熱能不打針就不打針,因為用 |
![]() |
十句孩童喜歡討厭的家庭教育用語
在13日召開的黑龍江省家庭教育學會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上,由家長、孩子、家庭教育工作者自下而上評選的“10個最重要的家庭教育理念”及“十句孩子最喜歡、最不喜歡的家庭教育用語&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