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免疫
計劃免疫的定義是指根據某些傳染病的發生規律,將有關疫苗,按科學的免疫程序,有計劃地給人群接種,是人體獲得對這些傳染病的免疫力。從而達到控制、消滅傳染源的目的。
世界衛生組織早在1974年第24屆世界衛生大會上就提出“要在2000年使人人享有衛生保健”。1978年,該組織又在31屆世界衛生大會上具體地提出,要在1990年前對全世界兒童提供有關疾病的免疫預防。到1981年10月為止,全世界已有197個國家開展了這方面的工作。
(1)計劃免疫
①擴大的免疫計劃:1974年who吸收了已在被消滅中的天花以及麻疹、脊髓灰質炎等預防與控制的經驗,提出了擴大免疫計劃(expanded program on immunization,epi),以預防和控制天花、白喉、百日咳、破傷風、麻疹、脊髓灰質炎、結核病等,並要求各成員國堅持該計劃。1978年第三十一屆世界衛生大會上決定成立epi顧問小組, 並強調是實施初級衛生保健的主要內容之一,兒童免疫接種率被視為who全球戰略成功的標志之一。1988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用“普及兒童免疫”(universal child immunization,uvi)來表示epi的目的。
在實施epi之前,推測全球不足5%的嬰兒被適當免疫,致使每年死於麻疹、脊髓灰質炎、肺結核、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等達500萬之巨,且另有500萬人留有後遺症。經who和各成員國的努力,1991年10月,who和unicef在紐約舉行的慶祝大會上宣布: 1990年至2000年全球消滅脊髓灰質炎,至1995年使麻疹病死率下降95%,並消滅新生兒破傷風,為實現目標,將努力改進疫苗接種途徑,研究只需接種1或2次就可預防6病的疫苗,來代替現在需要接種八次的接種法;並研究在無冰箱貯存下能保存一段時間仍能預防一種疾病以上的疫苗。
②我國的計劃免疫和免疫程序:70年代中期, 我國制定了《全國計劃免疫工作條例》,為普及兒童免疫納入國家衛生計劃。其主要內容為“四苗防六病”,即對七周歲及以下兒童進行卡介苗、脊髓灰質炎三價糖丸疫苗、百白破三聯疫苗和麻疹疫苗的基礎免疫以及及時加強免疫接種,使兒童獲得對結核、脊髓灰質炎、百日咳、白喉、破傷風和麻疹的免疫。1992年衛生部又將乙型肝炎疫苗納入計劃免疫范疇。隨著科技進步,計劃免疫將不斷擴大其內容。
我國於1980年正式參與who的epi活動,1985年我國政府宣布分兩步實現普及兒童計劃免疫。1988年各省實現12個月齡和18個月齡接種率達85%目標,1990年實現各縣適齡兒童接種率達85%要求,實質上於1990年我國已達90%目標, 並根據who推薦的免疫程序,1986年衛生部重新修訂了我國兒童計劃免疫。
1 2 下一頁
![]() |
寶寶為什麼怕生
嬰兒期的“怕生”現象一般在1歲半左右都會隨著認識范圍的擴大,接觸陌生人機會增多,逐漸消除了對陌生人的恐懼,也自然地消除了“怕生”現象。 但是,由於每個孩子所處的 |
![]() |
愛感冒的孩子飲食推薦
寶寶反復感冒,油膩的東西吃不下,看著抵抗力下降的寶寶,媽媽可是心疼壞了,那麼,對於反復感冒的寶寶,吃什麼最合適呢? 1.富含維生素和銅元素的食物 缺乏維生素A,會導致小兒呼吸道黏膜抗病力下降,從而為細菌或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