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知識 >> 預防護理 >> 將運動融入生活

將運動融入生活

  我們每個人的面前都有兩條路:一條路省力,可以偷懶,但卻會使我們變得大腹便便,為慢性疲勞、灰色健康、抑郁症,以及各種疾病所困擾;另一條則是艱難卻充滿希望的健康之路,會使我們身心健康,朝氣蓬勃。那麼,如何走上這條健康之路呢?簡單地說,就是采取積極的生活方式。這包括:定期進行體育活動、吃早餐、吃健康食品、按時用餐、控制體重、充足睡眠、緩解壓力、預防疾病、戒煙禁毒、適度飲酒、注意安全等等。這條路不止通向健康、朝氣蓬勃、充滿活力,而且通向自尊。經研究發現,只要做到上述各項,人的壽命就可以延長許多年。

  運動對生理和心理的影響

  研究證實,運動會刺激腦內啡等化學物質的分泌,降低肌肉緊張,減少失眠,產生愉悅感受,除能預防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外,對於振奮精神,緩解焦慮、憂郁症狀,確有明顯功效。對心理層面影響則包括:

  建立自信在運動過程中,可以挑戰自我體能,逐步達成運動目標,掌握改變的進度與結果,重塑自我價值。

  焦點轉移情緒低落時,運動能分散注意力,避免過度專注於目前的煩惱及衍生的不適。

  正向連結運動產生的呼吸急促、流汗等生理現象,雖與焦慮、恐慌時的表現類似,卻不會引發緊張、害怕。因此,通過運動可取代負向情緒與身體症狀間的不當連結。

  接觸外界憂郁常使人孤立自己,缺乏與環境互動。運動能增加社交及接觸外界刺激的機會,豐富生活經驗。

  不過,許多人雖然明白運動的益處,卻未必能落實。那麼,該如何克服惰性,將運動融入生活呢?

  確認偏好找出個人的運動傾向,以及可進行運動的時間、地點與方式。

  設定目標擬定符合自己能力的運動計劃,並將過程細分,步驟細化,然後按部就班地進行,視情況逐漸增加難度與運動量。

  保持彈性在例行性的運動外,隨時可依個人需求做計劃變更。例如心情不好時,就算原本沒有安排運動,也不妨去打球或游泳來宣洩情緒。

  改變認知應把運動視為能愉悅身心的享受,若勉為其難進行,除了徒增壓力,也容易半途而廢。

  結伴而行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去運動健身,或加入某種運動團體,如瑜伽班,彼此激勵,互相指導督促,也較容易持之以恆。

  接受失敗建立新習慣本來就是件困難的事,如果意志力不足、方法錯誤,就常會導致運動計劃的中斷。但別因噎廢食,需肯定自我表現,檢討後重新出發,才能漸入佳境。

  運動雖非萬靈丹,卻具有提升自信、促進思維、激發創意與安撫情緒等功能。因此,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就算遭遇挫折、打擊,也能沉著因應,對未來充滿希望。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酸性食物讓兒童患上孤獨症

現代生活中,人們的餐桌多是高脂肪、高糖分、高蛋白的“營養型”、“精細型”食物,而蔬菜、雜糧等“粗食”偏少。研究表明,高脂肪、高糖分和動物性

寶寶咳嗽的兩大原因

寶寶的咳嗽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大類,急性咳嗽主要和呼吸道感染有關,而過敏性鼻炎及鼻窦炎,常是引發慢性咳嗽的原因之一。當孩子有咳嗽症狀時,了解發生的原因,對症治療,平時避免帶寶寶出入公共場所,可減少感染機會。  急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