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還寒的早春天,要給孩子 “捂”著點兒,以便使稚嫩的身體適應這種冷暖氣候的變化,有利於維護孩子恆定體溫的調節,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所謂“春捂秋凍”就是這個道理。不過,春“捂”可不是簡單地不給寶寶褪衣,這裡可是有講究的。
先說說為什麼要“春捂”?
首先,“春捂”有利於抵御風寒。人體也同自然界一樣,在春天開始復蘇,原先處於“冬眠”的皮膚細胞開始活躍起來,毛孔張開。這時當冷風襲來時,就能長驅直入,使人感到寒冷。
其次,“春捂”有利於適應季節的變化,在初春時節,經常有寒流和強冷空氣南下,導致氣溫急劇下降。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捂”著點兒,就很難適應這種冷暖的變化,寶寶甚至可能會患感冒、氣管炎等疾病。同時進入春季,病菌大量繁殖,乘虛侵襲寶寶機體,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
春捂要有度
“捂”也就是說衣服仍應適當多穿一些。由於春風比冬風柔和很多,因此可以選擇一件容易穿脫的外套,既擋風,又透氣。但絕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如果衣服穿得很多甚至“捂”出了汗,冷風一吹反易著涼“傷風”。一般來說,15℃是春捂的臨界溫度,超過15℃就要脫掉棉衣,否則就會超出身體的耐熱限度,體溫調節中樞就會適應不了,對健康不利。
此外,日夜溫差大於8℃是捂的信號。春天的氣溫變化無常,前一天還是春風和煦,春暖花開,剎那間則可能寒流湧動,日夜溫差大於8℃時是捂的信號。
寶寶的哪些部位需要捂?
1.頭和脖子
寶寶頭部血管比較豐富,30%左右的熱量由頭部散發,如果頭部受涼,寶寶身體的熱量就會散發得較快。另外,寶寶頸部的皮下脂肪比較薄,這個部位受寒,會使寶寶的抵抗能力下降。
2.小肚肚
寶寶的小肚肚如果受寒,會損傷他的脾胃功能,發生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疾病。
3.後背
人的後背是陽氣匯聚之處,受寒很容易致病,所以,保持後背溫暖可以預防疾病,減少感冒。不過,保暖也不能過度,如果寶寶穿得太多,後背出汗,反而容易受風,引起感冒。
4.小腳丫
雙腳離心髒最遠,血液供應本來就少,如果受涼,血液循環量會更少,而且還會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及微血管收縮,使潛伏在鼻咽部的病原微生物趁機大量繁殖,抵抗力低下的寶寶會因此出現呼吸道感染。
![]() |
小兒腹瀉症狀是什麼?如何對症下藥?
小兒腹瀉的原因跟治療方法 傷食型腹瀉 症狀:寶寶有腹脹、腹痛,腹瀉前哭鬧不安的表現,大便酸臭且有不消化奶塊,食欲減退伴有口臭。此型多見於腹瀉伴有消化不良的寶寶。 食療方法 蘋果湯:取蘋果一只洗淨,連皮切 |
![]() |
淺談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疏導
現在的小學生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和物質生活的提高,他們的思想也越來越復雜。學校同學之間的交往、社會這個大熔爐的錘煉、家庭的因素——父母的教育方式,尤其是電視、游戲的影響…&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