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一、害羞 很多害羞孩子的父母都有這樣的經歷,在家的時候,孩子聲音洪亮、手舞足蹈、能唱能跳,可一旦來了生人,孩子就好像變了個人。最尴尬的情形莫過於,死活不肯跟長輩打招呼,或者如果好心的叔叔阿姨想逗一下,更是立即成為蜷縮的刺猬了。事實上,
近日,方婆婆帶著10歲的外孫到保健院就診。方婆婆說,亮亮從小就有這個習慣,小時候沒太在意,前段時間發現亮亮的指甲越來越短小,他還總說指甲痛。 兒保科主任醫師介紹,小孩在幼兒時期啃手指是正常現象,但是長大了還是有這一習慣,就有可能是微量元素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當中,媽媽不僅能滿足寶寶的生理上需求和情感的“饑餓”,而且也是寶寶心理上的“安全島”和快樂的源泉。也就是說,孩子對父母的要求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這種精神上的需
模仿是兒童對自己身體行為上的一種確認,就好像兒童可以停在某一種系列的動作中,然後將此動作重復出來,最終形成自己的能力。 寶寶出生後幾個月模仿能力就開始萌芽並發展了,標志著他和周圍的人有了一種關聯,正是這種關聯溝通了寶寶的自我世界和外面世界
兒童焦慮是一種常見的情緒障礙,是一組以恐懼不安為主的情緒體驗。可通過軀體症狀表現出來,如無指向性的恐懼、膽怯、心悸、口干、頭痛、腹痛等。 一兒童心理焦慮症類型 兒童心理焦慮症按其性質分,主要有以下5種: 1素質性焦慮 這類兒童的神經
寶寶3種典型的恐懼心理 一、怕生 一般來說,6個月大的孩子已經認識自己的媽媽了,並和媽媽建立起了依戀的感情。到7個月左右,孩子不僅能識別陌生人,還會害怕陌生人,尤其害怕男性。其實,這種“怕生”的自然表現也是孩子自
當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習慣於凡事都為孩子考慮的周全細致,認為寶寶永遠都需要自己悉心照顧。但是當孩子逐漸長大,父母就應開始有意地培養寶寶的獨立意識,減弱並逐漸消除寶寶的依賴心理。獨立意識對寶寶將來獨立人格的樹立和健康心理的建立都有積極的意義。所
研究顯示,2歲左右是寶寶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當聽到自己的“小尾巴”對自己說“不”的時候,作為家長,你會不會驚訝呢?孩子的否定行為表明孩子開始產生自主意識,試圖了解周圍的環境,建立自己的好惡觀念
奧地利動物習性學家勞倫茲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站在即將孵化的鴨蛋前,小鴨破殼而出,第一眼看到的是他。奇跡發生了,小鴨居然親熱地跟著他,如影隨形地相伴左右,而對它的鴨媽媽視若不見。這就是“母親印刻”。心理學家將&ldq
兒童的成長並不是一個直線上升的過程,而是呈波浪式上升的。孩子的情緒發展也是如此,有些時間他們發展得好些,有些時間發展得差一些。當孩子處在情緒低谷的時候,他們的情緒波動較大。面對寶寶情緒波動期的無理取鬧和火爆脾氣,爸爸媽媽該如何應對呢? 零
害羞就是在面對新情境和陌生人時,往往會顯得腼腆、容易受驚、膽怯、猶豫或過分沉默默,。就心理學觀點而言,它是屬於我們人類的一種自衛策略。就發展觀點來看,它是與生俱來的一種行為特質。為此,不難了解:害羞在兒童行為中是極為普遍存在的一種問題。據統
當孩子哭鬧時,家長在處理時通常很容易走入誤區,很多父母擔心孩子長大後成為一個脆弱的人,因此他們會想方設法控制孩子哭鬧。其實,孩子哭鬧可能只是宣洩壓抑的情緒,有時候,釋放比壓抑更有效,應讓孩子學會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緒。 以下幾種情形,您是否也
孩子淘氣究竟是好還是不好呢?這個問題不能簡單地用好壞來回答,因為淘氣不淘氣不是評價孩子好壞的標准。可目前不少家長評判孩子好壞只看聽話不聽話,為了孩子的安全,父母往往是一發現孩子的淘氣行為就馬上予以制止,可是愈制止愈引起他的好奇。為什麼孩子會
在生活中,如果家裡有個壞脾氣的寶寶,那麼家長一定感到非常頭疼。家長該如何應對寶寶的壞脾氣呢?首先,一定要第一時間了解原因在哪兒,找出原因才能解決問題。不要馬上處罰寶寶,如此不但會引起寶寶的反感,不容易解決問題,更會破壞親子關系。 脆弱易感
嫉妒,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品性,從理論上來說是因為對別人擁有的東西或能力懷有“本應該屬於我”的心理而產生的一種怨憤的情緒或行為。 據研究人員發現,3個月大的嬰兒已經表現出明顯的嫉妒心理。孩子的嫉妒會呈現出種種奇怪的
寶寶害羞的表現 1、生理症狀:面紅耳赤,脈搏增快、心髒碰碰急跳、出汗。 2、過分敏感:害羞是使人偏於極端地關心別人對其看法的一種心理狀態,表現為逃避人與情境,以免受到任何潛在批評,同時亦會保持低側面的行為反應,不敢抬頭、挺胸地面對他人,
模仿是兒童的天性,是兒童對自己身體行為上的一種確認,就好像兒童可以停在某一種系列的動作中,然後將此動作重復出來,最終形成自己的能力。由於它是身體的,因此是動作的模仿。這也是剛開始的模式,發展到後來,當然是對更抽象的事物的模仿。比如,語言的模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是一種由於神經系統失調導致的發育障礙,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溝通能力、興趣和行為模式。自閉症是一種廣泛性發展障礙,以嚴重的、廣泛的社會相互影響和溝通技能的損害以及刻板的行為、興趣和活動為特征的精神疾病。 兒童保健
說謊:是指兒童有意或無意講假話。據調查,我國大約有50%的孩子從3歲開始說謊,9歲的孩子70%以上說過謊。可見,說謊是兒童普遍的行為。 在《天生會說謊》一書中作者萊斯利提出,人天生會說謊,“如果我們說自己從未說過謊,那這就是謊
家裡有個膽小的寶寶怎麼辦?記住,千萬不要批評孩子是“膽小鬼”。因為孩子尚不能自我評價,自己好不好全由大人說了算。家長不能嚇唬孩子,要多給孩子鼓勵,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多給孩子用於嘗試和鍛煉的機會。 案例1:寧寧特別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