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兒童心理 >> 如何去應對寶寶的第一個叛逆期

如何去應對寶寶的第一個叛逆期

  研究顯示,2歲左右是寶寶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當聽到自己的“小尾巴”對自己說“不”的時候,作為家長,你會不會驚訝呢?孩子的否定行為表明孩子開始產生自主意識,試圖了解周圍的環境,建立自己的好惡觀念,表達個人的需求,在現實生活中,經常表現為孩子對家長的話說“不”。雖然孩子有“自我主張”是一件積極的事情,如果家長處理不好,也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的影響。

  一、怎樣的叛逆表現是“正常”的

  在孩子獨立的過程中,你會遇到以下種種事情:

  1、拒絕父母的要求;

  2、和父母唱反調;

  3、不理睬父母;

  4、不要父母摟抱,不和父母親熱;

  5、不呆在父母身邊,從父母身邊跑開。

  從孩子一歲開始,這些事情就時有發生,在兩歲左右更加頻繁和激烈。這是因為他們的語言功能沒有發育完善,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父母的意思,因此不能完全執行父母的意思,而且,他們還沒有足夠的詞匯表達自己的感情和需要。所以,在父母會感覺,孩子是和故意他們對著干。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又會變得很“乖”,3-5歲的孩子記憶力增加,思維能力增強,他們通過傾聽和使用語言來學習更多的東西,也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二、產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得不到滿足。2歲左右的孩子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什麼都要摸摸、碰碰,這常會惹惱成人,輕則行動被限制,重則受到訓斥、體罰。這樣簡單地對待孩子,勢必引起孩子的反感。

  成人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雖小,也有自尊心,成人應尊重他們,根據他們的身心特點進行教育,那種“棍棒底下出孝子”、諷刺、挖苦、辱罵、體罰,只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如何去應對寶寶的第一個叛逆期

  遇事唠唠叨叨。有些爸爸媽媽認為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一會兒說注意這,一會兒說注意那,唠叨沒完,時間一長,孩子就會厭煩,產生逆反心理。

  不顧孩子的個別差異和意願,強行“定向”。一些爸爸媽媽望子成龍心切,他們要孩子學這學那,如規定每天讀多少單詞、練幾小時琴等,否則給予懲罰。這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對立情緒。

  缺乏感情溝通。爸媽缺乏與孩子經常的感情溝通,缺乏對孩子的尊重,孩子也會以不尊重來對待爸媽。

  成人對孩子過分遷就。孩子認為犯了錯誤不會受到批評,這種錯誤的信息讓孩子不明是非,一旦家長想管教時,孩子就很不適應,出現逆反。

  家長式的作風。專橫式的教育使孩子感到不舒暢、壓抑,因而便以反抗來回答爸爸媽媽。

  孩子對家庭和父母不滿意。尤其當父母感情不和使得孩子心理發生障礙時,孩子往往以逆反行為來表示自己的不滿。還有,常因父母沒有榜樣作用而使孩子感到沒有精神支柱而苦惱時,也會以逆反情緒作為發洩。

  缺乏滿足感。由於種種原因父母不能經常和孩子在一起,盡管物質上極為豐富,但孩子在情感上卻感到十分饑餓,時間長了,在缺少雙親愛的情況下就會以逆反和沉默來表示自己的不滿。

  三、幫助“叛逆”寶寶渡過反抗期

  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家長也不必太過擔心。事實上,孩子在這個年齡只是追求自己的獨立人格而已,並不像有些家長想的那樣存在很強烈的逆反心理。只要父母指導得法,是完全可以順利地度過這一危險年齡的。

  1、父母要擺正自己的心態,既不要把孩子當成是自己的私有財產,要求孩子對自己的話言聽必行,也不要把孩子作為實現自己夢想的替身,把大人的意願強加給孩子,企圖要孩子按照父母安排好的生活模式生活。而應該給孩子一定的生存空間,尊重孩子的選擇與意願。

  2、在孩子和父母之間出現抵觸情緒的時候,父母可以通過軟處理、冷處理等方式,來避免矛盾的激化、化解矛盾。給相互一個反思,緩解的空間。

  3、父母對孩子應該充分尊重和信任,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建立平等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樂意和父母溝通交流,把父母當成是知心的朋友,而不是認為父母跟他們之間天生就有代溝,難以理解他們,從而導致疏遠。

推薦閱讀:

狂犬疫苗打一針可以嗎?

寶寶嗆奶後如何急救?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吃什麼食物好

乙肝疫苗的有效期是多久

2歲寶寶便秘可以每天喝蜂蜜水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新生兒腹瀉

新生兒腹瀉判斷方法  腹瀉時,孩子的大便大多數稀薄,水分多,呈蛋花樣或者是為綠色的稀便。而腹瀉嚴重的孩子一般都是水分比較多,然後糞質會比較少。  但是,如果母乳喂養的孩子精神好,吃奶正常,體重增長正常的話,那麼

脾虛孩子多吃蓮藕可增強免疫力

蓮藕:秋季是盛產蓮藕的季節,蓮藕脆嫩多汁,容易消化,富含鐵、鈣等微量元素,維生素C和纖維素的含量特別多,有補益氣血,增強人體免疫力的作用,特別適合脾胃虛弱的孩子食用。日常可以煲蓮藕綠豆湯、海帶排骨蓮藕湯等給孩子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