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寶寶行為怪異需要去注意 2016/10/28 15:46:27

    專家表示,一般來說,如果孩子出現與自己年齡不符、教育程度不符、一貫表現不符的異常行為,家長們都應提高警惕。此外,兒童精神疾病的表現與成人也不一樣,不能用成人的標准來判斷。  以抑郁症為例,成人可能主要的表現是情緒低落,嚴重的可能有自傷、自殺

  2. 培養孩子健康心理10不要 2016/10/28 15:46:26

    如何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呢?父母一定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用正常的心理原則來訓練孩子。  1、不要過分關心孩子,過分關心孩子,容易使孩子過度以自我為中心,結果成為自高自大的人。  2、不要賄賂孩子,要讓孩子從小知道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不盡義務不能享

  3. 練書法可促進兒童心理健康 2016/10/28 15:46:25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周斌帶領的課題組經過兩年跟蹤研究認為,練習書法能降低兒童心理焦慮水平,有助於兒童控制情緒,使兒童的性格更平和,思維更開闊。  為什麼書法練習會促進兒童的心理健康?周斌分析認為,這主要是由於在書法創作過程中,有“虛

  4. 想讓孩子自信?先學會放手 2016/10/28 15:46:23

    孩子有很強的模仿欲,看到大人做事常常想去幫忙,如看到媽媽洗碗也想試著去洗;看爸爸推車子,也想跟著推幾下。但家長總是不放心讓孩子自己做這些力所能及的事。  這樣的做法有很多副作用:一是孩子自己失去了動手的機會,也失去了智力鍛煉的機會;二是孩子

  5. 孩子性格好比智商高重要 2016/10/28 15:46:20

    近年來,美國心理學家指出“情商”(eq)的新概念,具體包括情緒的自控性,人際關系的處理能力,挫折的承受力,自我了解程度及對他人的理解與寬容。  心理學家認為,情商與智商不同,它不是天生注定的,而是由下列五種學習的能力

  6. 父母需要有對兒童的領悟力 2016/10/28 15:46:19

    孩子,尤其是幼小的孩子是需要依靠父母來塑造的,這毋庸置疑。但塑造必須根據被塑造“材料”的特性,必須了解孩子的童心。在現實生活中,不少父母之所以在滿腔熱情地塑造自己孩子的未來時常常表現出某種疑慮、擔憂甚至無策,溯其源,

  7. 玩玩具能夠暗示寶寶性格 2016/10/28 15:46:17

    孩子對玩具愛不釋手,但偏愛哪類玩具、怎樣玩耍,都能反映出孩子的心理狀態,與孩子的性格發展有一定的關系。  喜歡懷抱絨毛類玩具  可能是感情豐富、細膩、依戀、溫情的人。絨毛玩具常常是各種可愛的小動物,既可當做玩具,也可以視為伙伴;可以哄著它玩

  8. 千萬別跟寶寶說這4句話 2016/10/28 15:46:13

    很多大人在親朋好友聚會時,逗逗孩子是所有人愛做的事,只是,有些話是不能對孩子說的。  “是爸爸好還是媽媽好?”  這句可能已經成為經典了,恐怕沒有一個孩子會逃過此問,典型的選擇題,答案有三個:1.爸爸好;2.媽媽好;

  9. 寶寶不喜歡爸爸咋辦 2016/10/28 15:46:05

    涓涓媽苦惱地問專家:寶寶不喜歡爸爸怎麼辦?聽說父親對兒子的興趣培養很重要。而我的孩子是個女孩,爸爸常年在國外工作。由於長期不接觸,孩子對父親很不友好,請問我該怎麼辦?這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嗎?專家回答如下。  父親在孩子一生的成長中所起的作

  10. 怎樣去面對兒童的說謊 2016/10/28 15:46:02

    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博士發現,4歲以下的孩子都把爸爸媽媽是否高興當作衡量自己行為對錯的標准,為了不讓爸爸媽媽生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不承認自己做過的事情。  說謊在不同年齡意味著不同的問題,誠實的品格是逐漸形成的。不要把孩子的撒謊歸結於他

  11. 孩子任性並非是一件壞事 2016/10/28 15:46:00

    孩子的任性常常引起家長的擔憂。但也應該一分為二地看待孩子的任性。孩子“乖”、“聽話”,雖然“討喜”但未必都是好事,而孩子任性、執拗,雖然教育起來麻煩但也並非都是壞事。社

  12. 過分勉強孩子會適得其反 2016/10/28 15:45:56

    當孩子5-6歲時,爸爸、媽媽都希望他參加興趣班,學習一項特長已成為一種社會潮流。如果從孩子的生理、心理發育情況看,這一時期確實是孩子培養興趣與特長的好時期。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神經系統發育迅速,能開始適應和接受一些技巧、技能的訓練,他們的性格

  13. 寶寶生病性格會改變嗎 2016/10/28 15:45:54

    圓圓媽問:我的孩子已經2歲了。前些日子患疱疹性咽炎,高熱4~5天,痊愈後脾氣卻變大了:動不動就大叫,凡是不能滿足要求的時候,就哭鬧不停,而且時時要求我“抱抱”,寸步不能離開我。請問孩子怎麼這樣?孩子疾病痊愈後為什麼不

  14. 孩子的逆反期是自立期 2016/10/28 15:45:52

    一般來說孩子在發育的過程中會有兩個逆反期。所謂逆反心理不是一種異常現象,它是由於父輩和子輩之間價值觀的不一致而產生的正常的心理過程。一般來說孩子在發育的過程中會有兩個逆反期。第一反抗期是在三四歲的時候,這個時候由於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說話、

  15. 寶寶膽小“壯膽”也有招 2016/10/28 15:45:50

    生活中,家長常抱怨孩子膽小,比如不敢跟陌生人打交道;怕黑,不敢獨自睡覺。“孩子膽小大多與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專家指出,只要家長多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采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孩子膽小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怕生:不願與別

  16. 孩子有“底線“爸媽別碰觸 2016/10/28 15:45:48

    俗話說:罵人不揭短。成年人早已熟悉這樣的一套不成文的“潛規則”,即不要觸碰他人的底線和短處。其實,何止成年人有底線,孩子同樣也有自己的“底線”!您了解孩子的“底線”是什

  17. 要教會孩子如何戰勝膽怯 2016/10/28 15:45:46

    女兒在家有如潑猴似的上躥下跳,一旦見了生人可就蔫了,小臉羞得像紅蘋果,躲著藏著不肯見人。入學後,老師從不讓她參加文體活動,因為她膽太小,怕亮相。有一次逼她唱支歌,居然被嚇得尿褲子。我決定找機會,鍛煉一下女兒的膽量。  一個周末,老公在單位加

  18. 不要去助攔孩子勇於嘗試的心 2016/10/28 15:45:44

    周末看電視撥到少兒頻道,裡面正在教孩子如何制作奶酪。5歲的兒子看到,立刻興奮起來,跑到廚房拿了盤子、碗、牛奶、白糖、食鹽等東西,說也要自制奶酪。老公一看他把東西擺了一茶幾就急了,說:“快給我收拾走,小心弄髒了衣服、打了碗,看我不

  19. 父母別揭穿寶寶的“小秘密” 2016/10/28 15:45:37

    良好的親子關系對兒童早期智能的開發非常有益。然而,親子之間的交流往往並不像父母想的那樣簡單,其中無法和諧相處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父母對孩子做了超“規范”的行為,比如偷看了孩子藏在抽屜裡的日記等,一旦被孩子發現,對父母的

  20. 怎麼去幫孩子順利度過“倔強期” 2016/10/28 15:45:34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兩個“倔強期”:第一個是從3歲至5歲;第二個則是12歲至15歲。可見,孩子的倔強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然階段,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實現“自我尋找”的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

4339 篇文章  首頁 | 上一頁 |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 下一頁 | 尾頁  20篇文章/頁  转到第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