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離開父母或親密的家人難免會出現各種負面情緒,如緊張不安、沮喪、悶悶不樂,或者特別黏人、愛哭、固執,希望照顧者留在身邊。成長過程中,孩子會經歷不同程度的分離焦慮,黏人的孩子更嚴重。一旦處理不當,將對其日後的人際互動與生活適應造成惡劣影響。
英國都柏林經濟和社會研究所最新研究發現,無意閒聊比睡前閱讀能更好地促進嬰兒交流能力發展。 愛爾蘭研究人員為評估睡前閱讀的效果,針對7845名9個月大的嬰兒展開研究後,驚奇地發現:大人與嬰兒間無心對話比給嬰兒閱讀或展示圖片,對提升其交流技巧
很多家長總喜歡告訴孩子他們是多麼的特別,幾乎事事都以孩子為中心。然而,據美國“環球新聞網”3月9日報道,《美國科學院院刊》刊登一項新研究表明,父母過度關注,容易導致孩子自戀。 這項新研究由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和美國俄
許多孩子已變得難以管束 研究表明越來越多的小孩在父母面前表現得肆意妄為。一些因為孩子不按時睡覺而無法得到充足睡眠,一些因為吝於分享,自我中心而無法交到朋友,一些則因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在雜貨店裡撒潑耍渾。 嬌縱孩子溺愛孩子,滿足他們
和父輩相比,如今的孩子心理壓力其實更大。他們的成長環境復雜多樣,周邊環境的壓力、學習的壓力使他們透不過氣來,他們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中沒有伙伴,優越的環境和寂寞、孤獨常年陪伴著他們。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和她們童年是否有愉快的心情是息息相關的。
“小臉”表情1:咧嘴笑潛台詞:興奮愉快 寶寶的笑來得突然,短暫而快速的,嘴角牽動,笑容驟現,伴隨的表現是兩眼發光、兩手晃動,舒展著魅力。這是寶寶心情愉快、興奮的表示,父母應報以笑臉,用手輕輕地撫摸寶寶的面頰,親吻寶
錯誤一:女兒很乖很溫順,就不用太操心嗎? 好帶的女寶同樣需要父母花心思去陪伴 羅老師好。我女兒二歲多了,在家活潑開朗,出門不太愛說話,表現的很聽話。我們工作忙,但是總體上感覺我女兒都是比較讓我們省心的。可是他們說,聽話的孩子是因為家長比
我們真的能教會孩子如何觀察嗎?或者我們僅僅在嘗試著保持他們似乎已經具有的內在意識?換句話說,這種品質到底是真正通過教學來獲得的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學而知? 我記得自己的小孩四五歲時,我看他們吃飯的場景。如果給他們一塊餅干,他們就會把餅干放
“孩子不好好吃飯、睡覺該怎麼辦?”“孩子太黏人怎麼辦?”“孩子的好習慣到底該怎麼培養?”“多大開始練他立規矩?不聽話可不可以打?”&hellip
現今許多兒童開始玩手機,而我們對於這所帶來的影響知道的卻並不多。 在兒科期刊中的一篇評論中,研究人員審視了現在很多種交互式媒體形式,並對把這些作為教育工具的做法提出了些重要的問題。 專家們承認兒童早期使用媒體對於其成長和行為的影響仍舊未
我們給凱蒂和格雷西的妙語是要一直傳遞關於環保的積極的信念,例如強調“我們是環保之家”。無論什麼時候,只要有機會都可以給孩子自然、環保、和節約的教育,強調“我們是環保之家。”任何時候當孩子們有一
家長們想要使得他們的孩子更加聽話的方法。一件最最不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對你的孩子大吼大叫。如果在你的孩子面前耍大人脾氣那麼面對你的情況只會更加糟糕。 在我的家庭教育的實踐中我給的孩子們提供了很多行為和認知的方法。我嘗試幫助孩子們學會如何冷靜
一般來說,兒童出現心理問題會在情緒、行為及生理方面出現異常變化,這些外在表現可以看作心理求助信號。 兒童心理健康標准 專家介紹,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至少應該具備以下五個方面的特點:(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2)能逐漸學會調控自己的情
小孩子都會哭。人呱呱落地,第一件事情就是哭。 小嬰兒不會用語言來表達需求,只會用哭聲、用表情、用動作來顯示。因此哭是很正常的。 小嬰兒的哭,有多種意涵:有肚子餓的哭,有不舒服的哭,有生病的哭,有害怕的哭……
前幾日,一位同事說起他的苦惱。今年13歲的兒子突然性情變了,有些不可理喻。只要一提學習,就把耳朵捂住,甚至關上門不出來了。我另一個朋友也傷心地說,她14歲的女兒現在不願意與她一起逛街,覺得跟母親一起買東西特別丟臉。 其實,這都是青春期鬧的
一天晚上回家,剛走進樓門,就聽見一聲尖叫:“為什麼又考不及格!說!”隨之而來的就是孩子的哭聲。我苦笑了一下,這樣的情景已經是家常便飯了。一樓這家人有個12歲的男孩,平時看起來挺老實,只是不敢跟人對視,偶爾與他目光接觸
如今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從小生長在“4-2-1”的環境中,造成一些孩子自閉,一切以我為中心,不僅與同齡人缺乏交往,而且也和父母缺乏溝通。於是,一些父母借出游,營造兩代人之間的親密關系,甚至為孩子提供與同齡人交往的機會
對於孩子來說,除了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也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身心健康會讓孩子受用一生,而心理不健康的孩子無論對自己還是對社會都是一種負累。那麼如何幫助孩子擁有健康的心理呢? 1.不過分關心孩子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不是父母的附屬品
在這個世界上,究竟還有誰能像你自己一樣,永遠無私真誠地幫助和支持你呢?“人”字的結構,一撇一捺,不就是自立支撐嗎?在每個人的一生中,只有自己能永遠幫助自己。 孩子在生存的過程中就應該依靠自己的力量,不應一味去依賴父
有一個幼兒園安排了一個關於家庭的單元課程。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是,要求每個家庭幫助自己的孩子准備關於自己家庭成員的一個有趣的故事。笫二天,孩子們都很自豪地給班上的同伴們講了自己的故事。他們談論著自己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小時候最好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