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兒童心理 >> 幼兒的注意也是沒有焦點的

幼兒的注意也是沒有焦點的

幼兒的注意也是沒有焦點的

  我們無法通過直接詢問來了解小嬰兒的意識是什麼樣的,但卻可以嘗試研究能夠體現在典型的外顯意識中的內源性意識,從而了解嬰兒的意識。同樣,這種間接的方式也適用於幼兒。此外,也可以詢問幼兒有何體驗。直到20世紀90年代,人們似乎才認識到這種看似盲目的明顯觀點。

  約翰·弗拉維爾是少數幾名能夠進入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AcademyofScience)的發展心理學家之一,也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發展心理學家之一。而他自己可能會率先說,榮譽應當歸於“弗拉維爾夫婦”——他的妻子埃莉也在研究工作中投注了大量心血。1993年,在我曾參與的一次會議上,約翰安靜地起身說:“埃莉和我曾有一個疑問:兒童對‘意識’會有什麼看法呢?所以,我們就去了幼兒園,直接詢問孩子們。”通常,要發現上述這種看似盲目的明顯觀點是需要耗費精神的。約翰接著描述了研究中一些令人驚訝而極具哲學吸引力的結論,他們發現,關於意識,我們以為是不證自明的一切內容,對於學前兒童而言卻並非如此。

  學前兒童對“注意”的看法與成人完全不同。他們似乎無法理解所注意的焦點為何。例如,讓孩子們看到埃莉正注視著一幅有趣的圖片,畫面裡有幾名兒童,圖片放在一個很簡單的相框裡。埃莉指著畫面中的兒童,一一描述他們分別是什麼樣。之後,詢問孩子們:埃莉心裡是否正在想著畫面裡的兒童,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接著詢問他們:埃莉心裡是否也正想著畫框,孩子們仍回答“是的,她也想著畫框”。他們認為埃莉當然沒有同時想著所有事情,“她沒有想隔壁房間裡的椅子”,但孩子們覺得埃莉會同時關注自己所看到的一切事物,可以說,幼兒並沒有理解注意力中的盲視現象。當然,這有可能只是因為幼兒對“意識”仍感到很困惑,但也有可能是因為幼兒自身的意識與埃莉的意識完全不同所導致,也許幼兒“意識”的方式就是沒有焦點的。所以,即便我們直接向兒童詢問他們的意識體驗,也能找到線索表明他們的意識與成人完全不同。

幼兒的注意也是沒有焦點的

  做小嬰兒會有何感受

  上述種種,對於我們了解做小嬰兒的感受會有什麼幫助?嬰兒的確比成人意識到的東西更多,意識也更強烈,這似乎是可信的。成人那如同聚光燈一般集中的注意力,到了小嬰兒那裡卻更像能照亮四周的燈。嬰兒並不會僅僅體驗著周圍世界的某個方面而忽略了其他的一切,相反,他們似乎是同時生動地體驗著所有事物。嬰兒的大腦似乎完全浸泡在膽鹼能遞質之中,只有很少的一點抑制性遞質來緩和其效應。而且,他們的大腦(同心智)都極具可塑性,向各種新可能完全敞開。

  而且,與成人相比,嬰兒也似乎更不受特定的無意識所控制。他們的經驗中很少有相似的、熟練的或自動完成的,所以,習慣性的無意識行為也相應更少。正是由於嬰兒不太能夠抑制干擾,因此,接觸到的意識領域也就更廣。也就是說,嬰兒比我們更有意識。

  對於成人而言,活躍的意識往往伴隨著注意力,而注意力則與大腦的可塑性相聯,注意力也確實讓成人能夠改變自己的心智和大腦。但如果進行反向推理,大腦具有可塑性意味著注意力敏銳,而敏銳的注意力意味著活躍的意識,又已知嬰兒的大腦具有很強的可塑性,由此可得嬰兒比成人更有意識。

  然而,這種推測仍是拐彎抹角的,不夠直接。我們當然可以說,嬰兒很少有習慣成自然的行動,他們的注意力不夠集中,他們的大腦可塑性很強,此外,世界上的大部分事物對他們來說都是新鮮的,他們所能學到的也很多。但是,做這樣的小嬰兒究竟會有何感受呢?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看看成人在做小嬰兒所做的事情時會有什麼感受。當我們把自己的大腦和心智放到近似於小嬰兒的位置,意識會是什麼樣?我們是失去意識?還是獲得更多意識?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兒童逆反心理的原因及應對方法

    假如你在一本書的扉頁上題寫這麼一句話:“請不要讀某章某節”,那麼幾乎所有拿到這本書的讀者都會違背你的告誡,翻開書專門去讀這一章節。這意思是說,連成人都避免不了

孩子鬧情緒時,父母千萬別踩這6個教育雷區!

當孩子在鬧情緒的時候,很多父母容易踩中這六大雷區,傷害孩子也傷害自己。讓我們一起避免,做個智慧父母。  1.以暴制暴:  “再鬧,就給我試試看!”“不乖就把你趕出門&rdqu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