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治療:1.提倡合理飲食,避免情志刺激。2.積極防治腸道蛔蟲病。3.有膽道功能紊亂或器質性病變的患者應給予積極治療。 非手術治療:1.臥床休息,禁食,胃腸減壓,補充營養及維生素,糾正水電解質平衡。2.給
細菌感染是導致急性膽囊炎發病的主要病因: 細菌感染的途徑,可從全身來。如一病人患菌血症或敗血症,細菌可隨血流進入膽囊而引起急性膽囊炎。也可由肝髒來,肝膽相依,腸道的細菌經門靜脈進入肝髒,如未被消滅,可經膽
診斷要點 1.有典型的陣發性腹絞痛發作及右上腹壓痛、肌緊張征象。 2.血白細胞總數劇增,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 3.B型超聲檢查,膽囊增大,囊壁增厚,可能可看到結石的影像。 典型的急性膽囊炎臨床上較容
遺糞症是指4歲以後的兒童仍不能自行控制大便,但無明顯器質性病因的一種疾病。本症發病率比遺尿症低得多。國外報道占1-3%,男:女=3.4:1。 遺糞屎患兒平素膽小、害羞、敏感、不活潑。有的兒童自幼無良好排便
遺糞症:又稱功能性大便失禁。本症是指5歲或5歲以上兒童,非器質性因素或因軀體疾病所引起的排便障礙,經常反復出現在不適當的時間和地方解大便,而大便形狀正常。
一、神經性尿頻 心理不安時,每隔5~10分鐘就想排尿。2~3歲的寶寶想吸引媽媽注意時,也會以此為手段,不過,這並非疾病。只要讓孩子增加游戲量,擴展游戲世界,自然不會因不安而尿頻。 有時候,嚴厲的教導排尿
遺糞症:又稱功能性大便失禁。本症是指5歲或5歲以上兒童,非器質性因素或因軀體疾病所引起的排便障礙,經常反復出現在不適當的時間和地方解大便,而大便形狀正常。 可能與遺傳因素、神經系統發育成熟延遲、教育方法不
遺糞症是指兒童在5歲以後仍經常出現原因不明的不自主排出正常糞便的異常狀態,又稱“功能性大便失禁”,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前者指兒童從未養成控制大便能力,後者為已養成控制排便能力後又發生遺糞。遺糞症以男孩較多見,
在治療方面,應注意以下幾點: 1、尋找誘因 對於因明顯心理因素致病的兒童,應積極尋找原因,一旦找到引起遺糞的原因之後,應隨即予以排除。對於無法去除的心理因素,或已經消失了的心理因素,應該幫助兒童正確認識
⑴嬰幼兒在3歲左右能控制大小便,女孩控制排尿較男孩為早,一般4歲以後即停止尿床。因此,在5歲以上還不能控制排尿則認為遺尿症。病因:為遺傳因素;泌尿系統解剖或功能異常;與控制排尿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發育延遲有關;
症狀 兒童在發育過程已能控制大便的年齡階段 經常反復出現不能控制排出大便,多數是拉在褲子內,大便形狀正常 並非腹瀉,軀體檢查無異常。 檢查 ①年齡在5歲或5歲以上兒童; ②每月至少有一次遺糞 病程至
遺糞症:又稱功能性大便失禁。本症是指5歲或5歲以上兒童,非器質性因素或因軀體疾病所引起的排便障礙,經常反復出現在不適當的時間和地方解大便,而大便形狀正常。 可能與遺傳因素、神經系統發育成熟延遲、教育方法不
治療 首先要告訴家長和孩子有關遺糞症或慢性便秘的病因,消除兒童因不能控制排大便而產生的自責,並緩解由此產生的不良情緒反應.腹部的X線片可以顯示腹中的大量糞便. 如果最初的病史和體檢能排除特異性的疾病,就
注重孩子的大小便訓練是預防的基本措施。 1、心理輔導。 2、改善飲食結構,合理安排飲食,保持大便通暢。 3、消除不良情志因素刺激,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患遺糞症的兒童常常不由自主地在當地風俗習慣、文化背景所不允許的場合下拉大便。往往是拉在褲子裡,且呈反復發作,輕者1月幾次,重者1日幾次,且無器質性原因,也無腹瀉,大便檢查正常。 預防 在一歲以後,即可訓
功能性遺糞症指並非由於明顯的器質性缺陷或疾病造成的不能自控大便,在3歲兒童中的發生率為17%,4歲兒童為1%.常見的原因是孩子拒絕排便訓練,但有時又由於慢性便秘而造成糞便不能控制地排出. 便秘是排便困難或
家長: 我兒子3歲半了,最近一個月來大便失禁一日3_5次,量少,大便常規正常,初步診斷為功能性大便失禁,問該病的忌口食物。 相關人士: 你好,男孩的功能性大便失禁較女孩更常見。這種差異是由於男孩經常站
治療 應尋找原因,針對有關因素給予治療措施,家庭治療和咨詢,加強對患兒衛生習慣的訓練和教育指導。可以采用行為療法。必要時可輔以抗焦慮藥或三環類抗抑郁藥治療。 預防 1、心理輔導。 2、改善飲食結構,
橋亞東醫院最近先後完成兩件罕見的嬰兒膽道閉鎖、膽道囊腫病例,挽救了二個小寶寶生命;亞東醫院小兒科醫師林裕誠指出,嬰兒膽道閉鎖罹患率約萬分之三,許多家長都不知道這個疾病,嬰兒若發生膽道閉鎖在黃金期內未進行手術治
新生兒肝炎綜合征(巨細胞肝炎)通常是特發性的,感染是由巨細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以及缺乏α-抗胰蛋白酶所引起. 膽道閉鎖和新生兒肝炎綜合征代表了一個持續性病變過程多於一個特殊的病變.兩種疾病通常在生後2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