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父母看著孩子精美的衣飾、食物和應有盡有的玩具,總會由衷地感歎:“現在的孩子真是幸福!”事實真是這樣嗎?美國心理學專家琳達·卡姆拉在第28屆國際心理學大會上指出,3歲美國孩子的微笑要比同齡的中國孩子
“你要乖,不然就叫警察來抓你!”在對孩子無計可施時,許多家長會把“嚇唬”當做教育的法寶。心理咨詢師提醒,孩子對很多事物的認識都是模糊不清的,“嚇唬”會使孩子對周圍的世界
我們小時候同伴之間說起一些少兒禁的東西,經常互相揶揄,說“不要教壞小朋友!~”這雖是一句玩笑話,但是,我們不可能也不可以保持永遠的單純,這樣會導致“小朋友什麼都不懂會吃虧”,所以,我們的人生中
1、拒絕吃飯 專家提醒,家長要注意孩子的飲食。如果出現厭食現象,可能是孩子的情緒出了問題,家長應認真對待。如果對此忽視,就有可能發展成飲食節律紊亂。作為父母,此時千萬不要強迫孩子吃飯,而是應該經常改變飯菜的種類,鼓勵孩子幫你做飯,幫你准備
今年讀四年級的男孩大軍在母親的陪同下到心理咨詢中心看病。心理師在聊天後發現,大軍的母親特別愛唠叨,在診療室她就沒有停止過說話。據大軍說,相同的話母親每天會重復幾十遍,不厭其煩。因為母親的唠叨,大軍的父母關系並不好,大軍的父親經常在外面喝得醉
1、弄清楚孩子害怕什麼 孩子到底為什麼怕黑呢?遇到孩子怕黑,家長一味單純安慰不要怕是不管用的,必須認真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恐懼來源。很多孩子白天了神怪小說或者是看了嚇人的電視劇,晚上就忍不住亂想會有妖怪來抓他們。這種情況,家長一方面要跟孩
亂扔東西愛打人 5歲的小威是個讓人“頭痛”的孩子:在幼兒園總是搶小朋友的玩具;做游戲只能贏不能輸,否則就會耍賴;想要什麼就大哭大鬧,從不會好好說……小威媽媽深感無奈,只好帶他到醫院兒童心
案例一:一個5歲孩子,由於媽媽是她所在幼兒園的教師,上幼兒園時一直被老師“特殊照顧”,可上學前班以後,沒有了“特殊照顧”,她便有一種失落感。在一次被老師批評之後,竟鬧著不再上學。 案例二:一
孩子是敏感和脆弱的,他們非常在乎身邊的人,比如父母、老師、伙伴對自己的評價。很多時候,一句無足輕重的話語或者在做事時受到一點挫折,便會使他們感覺受到莫大的委屈。 而現在的獨生子女在家屬於絕對“核心”,倍受大人的關注
寶寶第一次笑、第一次喊爸爸媽媽都會讓父母激動不已。這個小小的生命創造的每一個第一次都是給父母最最珍貴的禮物。其實每個第一次都是個絕佳的啟蒙教育機會,不知道各位父母沉浸在興奮中時,有沒有做對呢? 1、寶寶第一次笑 2個月左右的寶寶已經非常
老話常說:罵人不揭短。在行事風格上,成年人早已熟悉這樣的一套不成文的“潛規則”——那就是不要觸碰他人的底線和短處。其實,何止成年人有底線,孩子同樣也有自己的“底線”!
撒謊原因之一:害怕受到懲罰 寶寶自述:魚缸打碎了,媽媽會打我屁股 狗狗籃子裡那只紅色的皮球真好看,可是,我剛拿起來,狗狗就沖著我“汪汪!”地叫個不停,嚇得我撒腿就跑。 “哎呦!”我的頭,
2~3歲的寶寶常常顯得比較“自私”,他們不喜歡跟別人分享。其實,對這個年齡段的寶寶來說,他們的這種行為是很正常的。到了2歲左右,寶寶開始懂得擁有的概念,並變得以自我為中心。 在他心目中,只要他喜歡的東西,就都是他自
粉紅色——依附性特別強 大部分的女孩子喜歡漂亮的粉紅色。如果您所愛的小女兒喜歡粉紅色的話,表示您的家庭經濟環境在一般水准之上,也象征著雙親愛心的充分表現。在愛心的保護下,這種女孩子多具備高度審美觀、細心體貼,優雅,
寶寶的自尊心應該怎樣照顧呢?-父母有時會感到,雖然自己有了早期教育的意識,但是卻不了解怎樣進行早期教育,對早期教育的重要性都缺乏充分的認識,並且很多父母認為兒童才開始知道什麼是自尊,其實這是錯誤的,別看寶寶小麥其實很早他們的自尊心就已經萌發
“幼小的孩子應該讓他們樂於回歸傳統游戲,如捉迷藏、跳房子甚至是簡單的打標簽游戲,這能幫助他們擺脫對於自身身體形象的擔憂。”權威心理學家琳達·帕帕多普洛斯博士表示。 她說,研究表明,兒童在五歲的時候就會
據美國媒體報道,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助理教授周慶發現:由“獨裁型”的父母養育的孩子(如《虎媽戰歌》中的父母),其心理健康狀況較差。由“虎媽狼爸”教育出來的孩子容易表現出對外界環境的適應不良
“心理營養”是相對於物質營養來說的,是指孩子在不同成長階段,他們的心理需求。如被接納,被認可,被贊美,被尊重等。還包括不同年齡階段,他們內心心理成長的規律。而這些隱性的元素,不同的個體在各個階段被滿足的情況不一,也就
良好的親子關系對兒童早期智能的開發非常有益。 然而,親子之間的交流往往並不像父母想的那樣簡單,其中無法和諧相處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父母對孩子做了超“規范”的行為,比如偷看了孩子藏在抽屜裡的日記等,一旦被孩子發現,對父
有的家庭裡媽媽非常強勢。幾乎家裡的大事小事都是媽媽一個人說了算,經常當著孩子指責父親,貶低父親的形象,這不好,那不對。為孩子教育夫妻發生爭吵,並且否定父親的方法,父親對孩子教育不插手了。媽媽說什麼是什麼。 孩子的衣食住行、無一不是由媽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