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一個5歲孩子,由於媽媽是她所在幼兒園的教師,上幼兒園時一直被老師“特殊照顧”,可上學前班以後,沒有了“特殊照顧”,她便有一種失落感。在一次被老師批評之後,竟鬧著不再上學。
案例二:一個7歲的孩子,一次跟同學討論問題時,同學說:“這麼簡單的問題,你都不知道啊!”從那以後,他拒絕與同學和老師交流,獨來獨往。
案例三:有位小學一年級學生總是遲到,被老師請家長到校解釋。這位學生回到家後終日郁郁寡歡。
據調查,目前我國有46%的孩子在家庭和學校表現出脆弱傾向,到底是什麼讓孩子們變得如此脆弱?
家長的不當做法形成了孩子膽怯的個性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爸爸媽媽生怕委屈了孩子,在很多事情上都小心翼翼。孩子能做的事不讓做,孩子能參加的活動不讓參加,長此以往,孩子好奇、好玩、敢於冒險的天性慢慢被泯滅,養成了膽小的習慣和懦弱的個性。
優越的家庭環境造就了孩子自私的性格
隨著如今的家庭生活環境越來越優越,孩子養成了養尊處優、凡事以自我為中心,輕而易舉、順手拈來的僥幸思想。一旦在某件事情上得不到滿足,就會感到很失落,做出異常的舉動。
家長的縱容嬌慣磨滅了孩子的堅強意志
孩子摔倒了,媽媽趕緊把孩子抱起來使勁怨天怨地;孩子在學校摔破了皮,有的家長會不惜一切代價去“討個說法”……家長的嬌慣使孩子根本不知道什麼是苦、累,什麼是挫折,斗志在慢慢消磨。稍遇到一點挫折,就不知所措,甚至意志消沉。
過重的學習負擔毀壞了孩子天真的童心
家長在生活上遷就、溺愛孩子的同時,在智力尤其是學習方面卻格外較真,一廂情願為孩子選擇大量的家教和名目繁多的興趣班。一旦孩子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家長動辄訓斥甚至打罵,面對家長的壓力,孩子就有可能做出偏激行為。
單親家庭喪失對孩子健康的愛
在離異單親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其情感世界會變得殘缺不全。也正是這樣的家庭,家長出於對孩子的憐愛,常常溺愛孩子,因此也造成了孩子脆弱的心理。
如何讓孩子走出心理脆弱的怪圈,專家建議:
第一,改變家教觀念,提升家長素質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言行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給孩子的不應只是優越的生活條件,更要教會孩子如何做人,如何自立自強,如何樂觀向上等良好品質。同時,培養孩子擁有的特長,必須從孩子的實際出發、興趣出發,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讓他在廣博的天空中自由飛翔。
第二,有意設置障礙,培養抗挫能力
任何人的成長都要經歷無數的挫折。如果孩子總是一帆風順,那麼一旦遇到困難,就會情緒緊張,束手無策。家長平時應有意識為孩子創設挫折情境,讓他獲得應對挫折的適應能力。但要注意,障礙設置難度要適中,否則屢次失敗,容易引起孩子的自卑。
第三,及時疏導,正確應對挫折
當孩子真的遇到挫折時,家長不能置之不理,采取“無視”態度,而應幫助孩子認真分析挫折產生的原因,采取正確的方法戰勝挫折。同時還應讓孩子認識到挫折本身並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敢於面對挫折。
推薦閱讀:
狂犬疫苗打一針可以嗎?
寶寶嗆奶後如何急救?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吃什麼食物好
乙肝疫苗的有效期是多久
2歲寶寶便秘可以每天喝蜂蜜水嗎?
![]() |
小兒脾虛需慢調慢養
小兒一旦脾虛了,不能一下子大吃大補,這樣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小兒脾虛消化就不好,不能急於求成的惡補,需要粑粑麻麻們耐心的慢慢調理慢慢養育。 藥物治療: 找老中醫開健脾開胃的方子。 食物治療: 如果是屬於 |
![]() |
兒童燙傷的家庭處理誤區
燙傷是兒童最常見的意外傷害之一,一年四季,無論是白天黑夜,外科急診室裡總會沖進幾個懷抱燙傷兒童的家長,多數都用毯子或被子把孩子裹著,孩子的衣服已被脫掉,當醫生把毯子或被子打開,大多都是已經鼓起大的水泡,或是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