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養寶寶適應能力的益處

1、更快地融入新的環境,從一個環境到另一個環境的轉變,他所用的時間要比適應力差的寶寶短很多。
2、學習新事物的能力也更好,因為能很快熟悉新環境,所以能更多接觸到新的事物,學習的機會也大大增加,能更快學習到有用生活經驗和生活知識。
3、為寶寶將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他能在學習中很快接受新的知識,也能接受不同的教學方法,自然能更輕松地汲取到有用的知識。
4、在心理發展上更健全,所以遇到不熟悉的事情時,能更快從驚慌中冷靜下來,所以能更快解決問題。
5、很快適應新事物,自然也能保持愉快的心情,這有利於其心理的健康發展。
6、適應能力還會影響到人際關系的發展,寶寶若能很快與其他小朋友玩到一起,能讓他更快學到更多的社會經驗,知道如何才能與他人和睦相處。
二、如何觀察寶寶適應力的強弱
1、新生寶寶從醫院回到家後,適應狀況如何?會不會經常哭鬧,或是無法順利入睡?
2、從醫院回來後,寶寶喝奶喝的順利嗎?會不會因為環境改變而不肯喝奶?
3、睡眠環境有變化時,如嬰兒床擺放的位置發生了變化、床上用具更換了時,寶寶會不會不容易睡著?
4、在陌生環境下,寶寶要花一段時間才能適應,且身邊一定要有爸爸或媽媽陪伴?
5、換不同品牌的奶粉時,寶寶要多久時間才能接受?
6、換不同品牌的紙尿褲時,寶寶能很快接受,還是需要過一段時間才能接受?
7、寶寶是不是特別依賴某個照顧者?
8、換了新的照顧者後,寶寶會不會有長期哭鬧的不適應症狀?
9、如果寶寶的旁邊多出了新玩具,寶寶是很快會注意到它,還是需經過一段時間,才會接受新玩具的存在?
10、第一次到朋友家做客,寶寶是能很快如在自己家時一樣玩耍,還是表現的很粘人?
11、一旦寶寶熟悉的環境消失,他是否表現得無所適從,甚至大鬧、哭泣?
12、寶寶剛上幼兒園時,會有生理不適得現象出現,如頭痛、腹瀉,或者在幼兒園一段時間了還沒有什麼玩伴?
三、如何幫助寶寶培養適應力
1、平時可以多帶寶寶到親友家參加聚會,或者邀請鄰居家的寶寶一起玩耍,在與別人打交道的時候,可以鍛煉寶寶的獨立性,也能培養寶寶的自信心和動手能力、交際能力,寶寶具備了這些素質,到了新的環境中也不會因為沒有類似的經驗而害怕,他能比較勇敢地去嘗試,從而更快適應新環境。
2、不要嚇寶寶
“不許一個人在陽台上,掉下去怎麼辦?”“誰讓你一個人到浴室的,摔倒怎麼辦?”是的,寶寶想去探索新的天地,必然就會有危險因素存在,如果因此就阻止寶寶,他什麼也學不會,只能依賴你。總是拿種種“可怕”的後果來嚇唬寶寶,久了寶寶到了不熟悉的環境中時,自然不能接受,因為他害怕也許那裡有什麼危險等著他。
3、讓寶寶學會思考
寶寶有了思考能力,學會自己判斷了,那麼到了一個新的環境中時,他能根據自己的判斷和思考決定自己應該怎麼做,從而逐步了解這個新環境,並接受它。

4、拉長磨合期
適應性低的寶寶,對事物的變化較為敏感,需要經歷一段時間的“磨合期”才能接受新的事物和環境,至於“磨合期”時間的長短,沒有一定的標准,由寶寶適應度的高低決定。因此,對這類寶寶,家長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包容,陪伴寶寶度過適應期。專家建議,對適應能力比較差的寶寶,盡量不要一次給寶寶太多的變化與刺激,讓寶寶先適應一種新事物後,再嘗試第二種不同的事物。
5、鼓勵為主
寶寶在面對自己不熟悉的環境和事物時,難免會出現害怕的心理,這是很正常的,所以家長在這個時候不應該苛責寶寶是個膽小鬼,而應該鼓勵他鼓起勇氣出發,告訴他新的環境中他會看到、學到、得到什麼不一樣的東西,激發寶寶的欲望,讓寶寶邁開行動的腳步。
培養寶寶的適應能力,不是喊喊口號就行了的,要靠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積累,也要靠家長以身作則的引導,更要帶領寶寶積極體驗。良好的適應能力,與家長的教育原則、教養方法和寶寶的性格密切相關,只有長期堅持,做有心的父母,才能讓寶寶漸漸增強自己的適應能力,將來走入社會後也能游刃有余。
(實習編輯:吳敏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