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目中的好媽媽到底是什麼樣?如果年輕媽媽能夠知道如何才會受到孩子的歡迎和喜愛,這對提高自己做母親的素質標准和教育藝術都十分有利。 “無能媽媽”不受歡迎 孩子:我喜歡唱歌、跳舞、繪畫、剪紙、捏泥巴,
桐桐今年3歲多了,以前大人怎麼說,他怎麼做,可最近幾個月發現孩子變得喜歡跟你擰著干了,不管對錯,你說東他一定往西。一次帶他出門前,讓他穿准備好的衣服,他說不要穿要自己選,然後把衣櫃裡的衣服翻得一地都是,爸爸忍不住語氣嚴厲了些,他一下哇哇大哭
對待處在逆反期的寶寶不能采取硬碰硬的方式,這樣只能讓他的逆反心理更加強烈。父母過分激烈的反應會給他一個錯誤的感覺,即當他說不的時候,他能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注,因此,他會更多地使用這種方式來吸引父母的注意。 逆反是每個寶寶都會經歷的過程,要應
心理專家說:“不用怕,中等叛逆的學生更容易成功” 周末下午,七中嘉祥外國語實驗學校會議廳內,聚集了近500位師生和家長,他們是自願來聽這節名叫《心靈花園——中學生的情感世界》的課的。家長張晨
爸爸也像媽媽一樣,在孩子出生以後,即能與孩子形成親密的紐帶關系。以當爸爸為榮的,通常在剛當爸爸時,會比較激動和自豪。出於對孩子的喜愛,爸爸很自然地就會產生抱孩子、舉孩子、往上拋孩子等心理沖動。爸爸也和媽媽一樣,也會撫摸孩子、抱孩子、逗孩子玩
“賞識教育”對於現代父母來說並不陌生,越來越多的父母嘗試著對孩子進行賞識教育。然而,有些父母並沒有理解賞識的真正內涵,盲目賞識不僅不能讓孩子從中獲益,反而會給孩子的健康成長帶來這樣那樣的問題。 不切實際地誇贊 典
田田,女,14歲。父母都是教師。幼年父母忙於工作,在姑姑、姥姥等親戚家中成長。雖然如此,小時候的田田乖巧懂事,小學開始學電子琴,練習時經常一練就是一、兩個小時。可是初一開始出現了頂撞家長、老師等叛逆現象。初一下半學期情況越來越嚴重,非常情緒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適當滿足女孩的願望 理解女孩的獨立願望並不難,當女孩有渴望獨立的表現時,父母先不要急於給予評價和否定,而是應該靜下心來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很多時候女孩看似心血來潮的願望實際上由來已久,如果父母單純地從家長[微博]的
咨詢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類情況,父母或是其中一方為孩子預約咨詢。往往是一來到咨詢室,大人就會迫不及待地開始聲討:孩子多麼的不聽話、不好好讀書,難以管教、不知好歹。而孩子們則總是低著頭,不發一言。有些面帶羞憤坐立難安,有些則仿佛說的不是自己般的
網上的一個熱門小組“父母皆禍害”,目前已經有近2萬名組員,絕大多數是80後的組員們,多在討論父母對自己的傷害,他們彼此安慰,相互支招反父母近日一位叫“G叔”的組員在組裡發了一則名叫《從&ldq
一種有效的贊賞方法:描述你看到的或感覺到的 ○我們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是讓他們積極看待自己。 ○誇獎孩子"好"並不錯,但僅僅是誇他"好"還不夠。 ○描述性贊賞讓孩子對自己有了全新的認識。 ○不
觀察獨特的思維 【場景】一次活動中,中班孩子討論蠶寶寶的生長變化過程,並用圖片排序表示先後變化的順序。有的孩子認為先有蛾再有蠶卵,有的孩子認為先有蠶卵最後變成蛾子。當兩種觀點爭論不休時,一個孩子站起來說:“把圖片連成一個圈就行
扪心自問,即使已經成人的我們,難道不是同樣渴望獲得贊賞與肯定嗎?我們都願意多做那些能夠得到獎賞的行為,因為贊賞就是一種最好的獎勵。 心理學家說每一個人內心深處無不渴望獲得肯定,成年人都是如此,孩子就更需要了。事實上。獲得肯定與贊賞,正是提
1.父母為孩子設立不適當的目標 孩子成長的速度不是一致的,有的孩子從小一直遙遙領先,有的孩子則在某個階段受到激發,發展起來了。 所以,當一個孩子基礎沒有打好,能力沒有開發出來時,突然給他設定過高的目標,父母逼著,尤其是小學的孩子對他自己
女兒泰晶上了一年幼兒園,兒子洪元也只上了一個學期。孩子們提不起精神上幼兒園,我就讓他們待在家裡。兩個孩子有時候在家裡玩,有時候也跟著我去參加聚會。 可能是因為孩子不知道如何和同齡人相處,或者是因為沒有鍛煉的機會,他們上了小學之後不會發言。
家長從小拉著孩子的手不願放手,這樣的孩子只能成為母雞身邊形影不離的“弱雞”,要培養“雄鷹”,就要捨得放手。 讓孩子多參與一些活動,多與人交往,培養孩子的勇氣、自信。 樂樂快5歲時,我們全家
美國河郡學院心理學與教育學教授卡蘿爾·亨青格的研究表明,與美國兒童相比,中國兒童發生內向孤僻、焦慮和社交問題的比例分別高出92%、1.3%和138%。 研究顯示,中國父母的易發怒程度要比美國父母高出26%,嚴厲程度超出52.
9歲的小明放學回家,手裡拿著滿分的考卷,高興地喊:“爸爸媽媽,我考了滿分啦!”面對此種情景,小明的父母會有怎樣的回應呢? 四種贊賞誤區 誤區一:忽略型贊賞 父母回應方式 “滿分啊,哦,知道了!小學
星塵所在的幼兒園開了一個“家長學習班”,通過學習,不但反思了自己,反思了自己的童年,自己看待孩子的方式和教育方法,也學習了很多很實際的操作。這些操作,不但可以用在孩子身上,也可以推廣到平時的待人處事,解決問題上。對於
3~7歲寶寶的家長常常為管教孩子效果不佳而束手無策,不管你是喋喋不休地說服還是大喊大叫地命令,孩子全然不理。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該換一種教育方式了? 如果經常對做錯事的孩子高聲斥責,不僅收不到效果,反而對孩子的性格成長、心理健康有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