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中國式離婚》的朋友一定記得,宋建平和林小楓正在爭吵之際,他們的兒子當當拿著一把刀出來,當著爸爸媽媽的面在小手上劃了好幾道,夫妻二人停止爭吵,趕快送他去醫院。後來,林小楓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他說:“上次你們吵架,我摔破了頭,你們就不吵了。”
這是孩子的邏輯,是很多“問題孩子”的邏輯。孩子們發現,當他的學習成績下降之後,正在冷戰的父母開始和解,討論怎麼教育孩子;當他抑郁之後,經常出差的父親增加了在家的時間;當他逃學之後,父母開始尋找辦法,開始反思:我們有什麼要改變的?
在家庭中,最容易成為病人的就是孩子。因為孩子最愛家庭。在孩子的眼裡,父母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父母的爭吵或解體無異於整個天快要塌了,既然“出問題”可以帶了這麼多的“益處”,孩子的潛意識裡就選擇了出問題,不惜犧牲自己的健康和未來。
如果你的孩子有逃學、成績突然下降、自殘、情緒低落等問題,怎樣判斷這些問題是家庭關系造成的,還是其他原因呢?
首先,回憶孩子剛剛出現這些症狀的時候,家裡有什麼的事情發生?比如,夫妻吵架、家人生病或家庭面臨什麼困難等等。
其次,觀察孩子問題的發展歷程與家庭氛圍的關系。是不是在家庭困境有所緩解的時候,孩子狀況好轉?如果有家人陪伴,孩子的狀況有什麼不同?
第三,假設孩子沒有這些問題,父母之間的關系會是什麼樣?家庭成員會怎樣生活?在一起的時間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爭吵增加了,還是減少了?比較這些差異,有助於發現孩子想要影響家庭的哪些方面。
這些“問題孩子”的產生,都與家庭環境的不和諧有關。孩子的成長需要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他們不希望父母之間出現問題。當父母之間關系不和時,孩子發現只要自己出現問題,父母的注意力就會轉移到他們身上,這樣很容易形成一個條件反應,即家庭出現問題時,孩子就會用自身出問題的方法來吸引注意,把矛盾轉移。
在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中,要防止這些“問題孩子”的產生,最好的辦法還是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父母關系和諧了,孩子也就不會拿“問題”來轉移矛盾了。
![]() |
兒童氣管炎 寶寶流鼻涕咳嗽小心氣管炎
一踏入秋天,寶寶很容易便會患上呼吸道疾病,其中最常見的是細支氣管炎。細支氣管炎若沒有好好的護理,後果可以很嚴重,所以家長若發覺寶寶有流鼻水、咳嗽等症狀時,便要小心了! 細支氣管炎最常見於兩歲以下的嬰幼兒,由於 |
![]() |
色彩對兒童的心理有哪些影響
澳大利亞心理學家維爾納的實驗證明:兒童,特別是學齡前兒童,對於事物的認識、辨別、選擇多是根據對視覺有強烈感染力的色彩進行的。可見色彩在兒童的視覺空間上以及引起兒童心理注意的傾向上占有何等重要的位置。孩子對顏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