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初冬季節正是“秋季腹瀉”的多發期,主要原因為輪狀病毒感染,可呈散發或小流行,經糞口傳播,也可經呼吸道感染發病,尤其喜歡侵犯6個月至24個月的嬰幼兒,以起病急、病情重、發熱、上呼吸道症狀為主,嘔吐多,腹瀉頻,排洗米水樣或蛋花湯樣水便,常伴失水酸中毒等全身症狀為其特征。
嬰幼兒發生秋季腹瀉之後,發病初期都有嘔吐現象,精神狀態較差,甚至影響食欲。那麼此時,還在喝母乳的孩子是否還應該繼續母乳喂養呢?
兒科專家表示,如果寶寶此時有食欲,應繼續喂養,母乳喂養的孩子仍哺母乳,不宜斷奶;人工喂養的孩子,應吃腹瀉奶粉;吃過後糞便量增加也無妨,因為腹瀉兒仍可吸收攝入糖、蛋白質和脂肪,繼續喂養對腹瀉兒有利。
據了解,嬰幼兒感染輪狀病毒後,發病初期,孩子都有嘔吐現象。多數患兒有發熱,體溫在38℃~40℃之間,持續1至4天。病後出現腹瀉,大便每日10次左右,水樣便或蛋花樣便,呈花綠色或乳白色,可有少量黏液,無膿血,無腥臭味。腹瀉多在病後4至7天自愈,少數孩子腹瀉可持續20多天。輪狀病毒感染可侵犯多個髒器,可產生神經系統症狀如驚厥,有個別病兒可發生猝死,可能與並發心肌炎有關。因此,家長要注意做好護理,給孩子喂口服補液鹽水,少量多次,每2至3分鐘喂一次,每次用匙喂10~20毫升,約4至6小時即能糾正脫水。如果孩子對口服補液不耐受,或腹瀉程度加重,應就醫,用靜脈輸液方法補液。
![]() |
疫苗接種須避五大誤區!
誤區一:“孩子只要接種國家規定的計劃免疫內疫苗就足夠了,其他疫苗沒必要接種” 陳坤說,預防接種是醫學界公認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最為安全、經濟、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建議有條件的家長在計劃免 |
![]() |
矮小孩子少吃鹽就是補鈣
研究發現,兒童血中鈉濃度越高,個子越矮。因為兒童對鈉吸收率比成人高,即使血液中的鈉濃度屬於正常,也會隨著鈉的累積程度不同,對神經系統和腎髒等產生不同影響。同時,鈉的濃度的上升會影響鈣的新陳代謝,使身體發育遲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