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孩子是個幸福的過程,同時更是個艱辛的過程,除了要做好哺乳、換尿布、洗澡等護理工作,還要面對孩子的哭吵、破壞進行教養工作。可能對我們這些邊緣人士來說,我們也只能奉勸新爸爸、新媽媽耐心點,這是為人父母的必經之路。
一、否定寶寶人格
“你怎麼這麼笨,連這也不會。”媽媽往往以大孩子的標准來衡量寶寶的行為,自己覺得很簡單的東西寶寶應該也要會,否則就“笨”。
Tips:如果寶寶有能力而沒有做好,媽媽也須耐心指導,而不是責罵。
二、讓寶寶懷疑媽媽對自己的愛
“再不好好吃飯,媽媽就不要你了,把你送給別人做兒子。”這類話會讓寶寶懷疑媽媽為什麼不愛我。
寶寶被媽媽罵了幾句,一氣之下跑出家門,媽媽追到家門口,生氣地對著寶寶喊:“你給我回來,不回來是吧,那以後都不要回來了。”這類話聽多了,寶寶心理會產生陰影,以後可能真的要離家出走。
Tips:小小的懲罰有時能糾正寶寶的不良習慣或錯誤,但媽媽的懲罰不能讓寶寶對自己的愛產生懷疑,要知道懲罰的目的不是要讓孩子傷心,而是要讓寶寶清楚地知道他的行為不對就可以了。
三、嚇唬寶寶
寶寶對老師很敬重,更不敢像對媽媽一樣對老師撒嬌。媽媽喜歡利用寶寶這一害怕心理對寶寶施壓,出口就是:“不好好看書,明天告訴你老師去,看他(她)到時候怎樣懲罰你。”
Tips:寶寶難免做錯事情,及時幫他糾正錯誤是媽媽的責任和使命,如果孩子糾正了,媽媽還應稱贊他是個好孩子。
四、對孩子的要求超出了他的能力
寶寶不是天才,不是一生下來什麼都會,成人會的東西寶寶不一定要會。不要媽媽覺得很簡單的事情,寶寶不會就說:“這麼大了,連這個都不會。”說多了,寶寶會的事情它也不敢做了。
Tips:媽媽用時間去了解寶寶的能力,讓寶寶做之前,把事情與寶寶的能力進行對照,如果寶寶能做而不做,媽媽應進行勸導;如果超出寶寶能力,就要量力而行,千萬不要勉強,小心適得其反。
五、拿孩子進行比較
“你和別人一樣大,為什麼別人會,你怎麼就不會,好好跟別人學學,不要老想著玩。”好像自己的孩子比別人的強那是應該的,而比別人的孩子差那就絕對不行,其實,媽媽的這種心態才真正要不得。
Tips:掌握孩子的個性與特點,並非別人會的東西,寶寶就一定要會。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並根據寶寶的特別培養它的能力。
六、按自己的意願命令寶寶
“不准吃飯時說話。”“不准抱著玩具睡覺”……太多的“不准”容易限制寶寶個性的發展。或許,許多媽媽會說,她們這樣做是為了寶寶好。的確,哪有那麼狠心的媽媽呢?可媽媽們想過沒有,對於同樣的問題,如果換種解決方式,是不是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哭,還哭,不許哭。”“叫你不要玩電腦,還要玩,馬上停止,睡覺去。”媽媽煩了後,就希望寶寶立即能夠達到自己的意願,這時往往出言比較凶,有的媽媽甚至拼命用手拉開寶寶的手。對寶寶來說,他從媽媽這裡認識到什麼是野蠻,並學會野蠻待人的方式。
Tips:對於寶寶做得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媽媽須控制自己的情緒,用良好的心態對待寶寶;轉移寶寶的視線或愛好;給寶寶一個調整時間。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
![]() |
防止寶寶產生過分的依戀
在人際關系中表現的依戀是一種積極的、充滿情感的情緒狀態,在這種關系中建立起來的起中介作用的行為,稱為依戀行為。依戀行為貫穿人的終生,只是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其依戀的對象和方式不同。 在嬰幼兒時期,寶寶的依戀對象 |
![]() |
小寶寶被瓜子卡喉可致窒息死亡
元旦期間大家愛走親訪友,瓜子花生糖果自然少不了,小朋友更是歡喜,每天都不愁沒有零食,可是,父母在帶著孩子參加聚會時,一定要注意不要讓小年齡的孩子吃瓜子、花生、核桃等顆粒性食物,據悉,已經有十余名幼兒因誤吸瓜子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