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常見疾病 >> 小兒神經科 >> 小兒腦癱 >> 小兒腦癱診斷治療 >> 別讓腦癱患兒“心腦“受損

別讓腦癱患兒“心腦“受損

  腦癱患兒由於肢體運動障礙,社會活動受限等原因常出現情緒及人格特征的變化。主要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1)情緒障礙:疾病給患兒造成諸多不便,使活動受到限制,需長期、終身康復治療。社會上對腦癱患者的歧視和偏見,使患兒緊張、焦慮、恐懼,擔心被人譏笑,感到處處低人一等。沉重的疾病負擔使其情緒消沉、自卑、自棄,如患兒感到孤獨、不幸、悲觀,甚至有嚴重的情緒障礙如焦慮、抑郁及羞恥感,所觀察的絕大多數患兒有情緒紊亂。恐慌症多見四肢和軀體運動障礙患兒、痙攣性患兒多見,其表現為發抖、心悸、出汗、呼吸短促、虛弱、害怕失去控制甚至窒息。恐慌行為多發於年長患兒,害怕擁擠、人群及聲音,喜孤獨自玩。

  (2)行為異常:腦癱患兒的行為異常表現為性格改變,如固執、多動、沖動、社交退縮、強迫行為、攻擊行為甚至自我傷害。腦癱患兒最常見的強迫行為2歲時即能表現出來,主動表現反復固有動作,如檢查、重復整理和排列動作、反復頭動和伸手、重復單詞、焦慮和機械重復操作行為,同時還兼有害怕情緒。另外,還可表現為選擇性緘默症,主要表現拒絕與任何人接觸及說話,該症與人體氣質差異和生物學的易感性有關,常伴有焦慮、恐慌、害怕注視、擔心受社會歧視和恐怖。

  (3)認識損害:兒童認知功能涉及學習能力、智力、記憶力及注意力等多方面。腦癱患兒存在的認知障礙為國內外眾多學者證實。如記憶障礙、學習新事物、記憶及集中精力困難。認知障礙是影響患兒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患兒的認知功能,主要取決於腦損害程度,遺傳和環境因素也有一定的作用;另外,患兒的情緒和行為也能影響學習潛能的發揮。

  對腦癱患兒應如何進行心理指導?

  腦癱患兒由於疾病多年纏綿,常產生自卑感、情緒抑郁;加之來自社會和家庭的不良刺激,諸如歧視的態度,成長、教育和職業上的多種麻煩問題;有些患兒因受到過度的照顧和袒護而與集體疏遠等,常可導致嚴重的心理障礙。病情呈進行性發作也會使智力發育受累。因此,對腦癱患兒進行心理治療是合理和必要的。心理干預內容應包括心理咨詢、認知行為治療、運動治療及社會支持等幾方面。

  目前,國內有關腦癱患兒的心理研究並不多,但其重要性已日益被認識。掌握患兒心理特點並正確引導,對其存在的心理障礙進行干預是腦癱綜合性治療措施之一,只有進行綜合治療,方可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才能提高腦癱患兒的生活質量。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怎樣培養孩子獨立睡覺的習慣?

自己睡覺,是孩子學會獨立的重要一步,也能讓父母輕松一些。可是,許多孩子習慣了和父母睡在一起,要自己單獨睡還真不容易。近日,美國“好寶寶指南”網站刊登了兒童心理學家對父母的建議。  1.找

三齡童早教中心被“關禁閉”10秒鐘後翻窗墜樓

目前三歲的“唐唐”(化名)手臂和腿部骨折,雖然保住了一條命,但要在床上躺幾個月。孩子是在南京市浦口區的蘇貝母嬰早教中心出事的。母親表示,孩子夜間經常驚醒,一家人規律的生活和心緒受到嚴重影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