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小年紀,怎麼會得肝炎呢?
夏天,病原微生物也開始活躍起來,當傳染性極強的肝炎病毒侵入毫無防備和抵抗的人體之後,肝炎便發生了。相關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春季是肝炎的高發季節,其中小患者的病情大多比較重。我國是甲肝和乙肝的高發地區,孩子最容易罹患的也是這兩種肝炎。
認識小兒肝炎
臨床上,小兒肝炎以急性甲型肝炎為主,多為黃疸型,常伴有發熱、畏寒、全身乏力。在消化道症狀中,有惡心、嘔吐、上腹脹滿、腹瀉等,一半以上的孩子會表現為腹痛。因此,容易被誤診為上呼吸道感染、腸胃炎、闌尾炎、腸蛔蟲症,甚至急腹症等。
由於兒童的肝髒相對比成人大,血液也比成人豐富,有利於肝髒疾病的恢復。所以,小兒肝炎總的來說,具有病程短,恢復快,轉成慢性肝炎比率低等特點。
也有專家指出,由於兒童的免疫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肝細胞的分化代謝還不很成熟,肝炎病毒一旦人侵,病毒的脫氧核糖核酸就能整合到肝細胞染色體基因中去。整合後的含病毒肝細胞,非但不受細胞和體液免疫的攻擊,而且還能繼續增殖,形成“克隆細胞”,並向肝癌方向分化。
因此,爸爸媽媽一定要重視肝炎這種疾病,務必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這樣才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肝髒在胃的右上方,呈暗紅色。肝髒的生理功能包括淨化血液和抵御感染,它能幫助消化食物和儲存能量。人一旦患上肝炎,不僅正常的肝細胞會被破壞,還會引發更嚴重的病情,如肝癌。我國每年約有35萬人因肝病而死亡,其中一半是原發性肝癌。
5看,及早發現肝炎征兆
有不少孩子患上了肝炎,可他們的爸爸媽媽竟然毫無察覺,直至病情“原形畢露”才想到上醫院,既贻誤了治療時機,也容易將病毒傳染給其他孩子。
發現肝炎征兆並不難,只要對孩子進行細致的觀察,就可以發現它的“蛛絲馬跡”。
1、看精神
多留意孩子的精神狀況是否良好。如果原先一直頑皮、活潑、好動,突然變得懶得活動,經常疲倦,想睡覺,這就要引起重視了。
2、看食欲
觀察孩子的食欲是否正常。需要和過去進行比較,看他最近吃飯香不香,飯量是否下降了,如果一見到肉或聞到油膩味就嘔吐,那就要特別當心了。
3、看面色
主要是觀察孩子的面部是否發黃,特別是鞏膜和結膜(白眼球)是否發黃,接著就要看是否有周身皮膚發黃,一旦發現黃疸體征,就應及時帶孩子去做相關的檢查。
4、看大小便
孩子時常腹瀉,大便不成形,顏色變淺,變得像白陶土一樣;或者小便呈深黃色,看上去像濃茶水一樣,有時尿液沾在衣服上,會留有黃色的痕跡??這些都是黃疸型肝炎的早期症狀。
![]() |
小兒腹瀉怎麼辦 小兒腹瀉吃什麼好
1、焦米湯 食用時間焦米粉(米粉產品)加水5%煮,邊煮邊攪拌,直到煮開。然後加入5%白糖即成。米粉(米粉產品)炒黃後,澱粉變成了糊精,更容易消化,其中一部分炒焦成炭,炭末具有吸附作用,故對嬰兒腹瀉較為適宜。 |
![]() |
小兒尿感有哪些易感因素?
小兒尿感有哪些易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