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教育孩子保全自己的同時,灌輸的又是那種只要保全了自己就勢必傷害別人的矛盾意識,我們沒有正確地告訴孩子什麼是合作,什麼是和諧,什麼是相生相克,什麼是唇齒相依…… 兒子小的時候,發生過兩次食物中毒事件,都是在
丁丁總喜歡把東西亂扔,他時常找不到自己需要的東西,早晨起床,他會對著媽媽大叫:“我的襪子不見了!”下午玩玩具又喊:“我的小飛俠呢?”媽媽一邊忙著替孩子找東西,一邊數落:“給你講過多
坦坦今年9歲半,已經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正准備報考中國少年科技大學。坦坦1歲多識字,4歲讀《西游記》(兒童版),8歲多成為國際象棋六級棋士,還通過全國英語等級(一級B)考試。坦坦早聰早慧,沒近視,少生病,不嬌氣,是一個讓父母省心的健康孩子。
孩子對玩具愛不釋手,似乎有多少也不能滿足他們。偏愛哪類玩具、怎樣玩耍,都能反映出孩子的心理狀態,與孩子的性格發展有一定的關系。 兒童的天性是玩。通過玩,孩子們感觸現實、認識世界,增長才智;而玩的時候是不能缺少玩具的。不同年齡的兒童心理發展
嬰兒時期,寶寶的表達能力有限,新爸爸新媽媽又缺乏經驗,親子交流有點“悶”,其實我們可以給寶寶更多! 誘發寶寶良好情緒 有這樣一個實驗,講的是西歐的普魯士有一個君主,他很想知道人類最初的語言是什麼。於是他想:如果找
吃麥片粥的時候,剛學步的寶貝發脾氣了,一早起來,5歲的寶貝就心情不好;當你告訴8歲的寶貝不能給他買100美元的運動鞋的時候,小家伙就氣得不得了。 你可能注意到剛學步的寶貝通常都會任性暴躁,但是無論什麼年齡的寶貝都會有情緒不好的時候,都會有
人出生後的2-3年腦發育最快,出生時腦重量350—400克,是成人腦重的百分之二十五,6個月時為出生的2倍,占成人腦重的50%,2歲時腦重為出生的3倍,約占成人腦重的75%,3歲時接近成人腦重,以後發育速度減慢。腦的發育和外界環
心理健康對孩子著裝成長有著重要意義,對智力發育、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各種天姿的發展,都起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在生活中,成人經常不注意小兒的心理衛生。在幼兒園裡或在家庭,教師或父母的情緒常常直接影響幼兒。母親不喜歡的,孩子也不喜歡,母親害怕的,
家庭教育中的“馬太效應”告訴我們,當給寶寶越多的時候,寶寶的索取也就越多。一方面,爸媽溺愛寶寶,寶寶要什麼就給什麼;另一方面,寶寶對爸媽的依賴性越來越強,一點點小事就想要讓爸媽幫自己做。一味遷就下去的話,寶寶會認為爸
在寶寶2,3個月剛剛學會微笑時,你就應該對他發出的每一次微笑都報以同樣真誠的微笑。感受到重視和關注的寶寶的自信會隨之大增。 當寶寶半歲多在床上學爬時,你就應該對其做出由衷的贊揚:“寶寶爬得真帶勁,寶寶真是好樣的!”
學齡前期(3~6歲)是兒童在幼兒園接受教育的時期,其智力發育是迅速的,有如下特點: ①隨意運動的發展:其運用大肌肉的控制能力不斷改善,學會運用正確的姿勢跑,並能聽信號改變速度和方向跑,能保持軀體平衡,學會在平行線中間或平衡木上行走。 ②
幼兒教育"重"在哪裡?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現在的家長往往從胎教開始,就小心翼翼、千方百計地要給孩子最好的啟蒙。到底幼兒教育的重點在哪裡?當日的論壇上,這是幼教專家們討論最熱烈的話題之一。 有一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在回答
案例一 還沒玩夠 吃飯的時間到了,寶寶跟奶奶從外面散步回來,准備洗手吃飯,但是寶寶還沒有玩夠,還想讓奶奶帶他出去玩,不帶他去,他就
微博上流傳過一張照片,幾個00後孩子隨父母在外聚餐,幾個小家伙坐成一排,人手一個iPad,玩著憤怒的小鳥。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傳了幾十年,依舊盛行,而隨著電子產品的不斷擴容,早教形式也日漸豐富。一歲
面對一個已經6歲的孩子,分床也需要一個過程,不要做得過於突然,要讓孩子切實地感到,父母對她的關愛並沒有減少: 利用好家中的變化機會 孩子要上學,就需要重新給孩子布置一個自己的學習天地;家裡要來客人,房間的布局也需要改變;搬家、裝修、要買
如何帶好“領頭羊” 讓孩子當官是一種教育手段,要讓這種教育手段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老師就要在幼兒園這小小“官場”的管理上下點功夫,否則,當官只會成為培養孩子不良習氣的溫床。 1、讓每個孩子
孩子“當官”好處多 1、有助於培養責任心 不知怎麼回事,我兒子從小就缺乏責任心,自己的事情不願意自己做,也不知道體諒別人,我和他爸爸想過很多方法,無奈就是不見效。有一天,我和兒子的老師談到此事,老師說有辦法&ld
我為什麼想“當官”? 1、當干部很威風 當干部多威風啊,想管誰就管誰,想不讓誰講話就不讓誰講話,小朋友們都得要聽我的,真過瘾!——炎炎,男,中班 老師點評: 幼兒已經具備很強的自我意識
這件事發生在一個法國家庭。一天.孩子放學後,在客廳裡玩籃球,忽然,籃球打落書架上一個花瓶,“咚”的一聲,花瓶重重地摔到地板上,瓶口摔掉一大塊。這不是擺設品,而是祖上傳下的波旁王朝時期的古董。 孩子慌忙把碎片用膠水粘
NO.1總說我不如隔壁小孩 十個媽媽八個逃不出攀比的怪圈,從誰的孩子長得白、個兒高,到誰的孩子會背唐詩宋詞;從誰的孩子過了鋼琴8級,到誰的孩子書法已赴日展覽媽媽們在一起咬完耳朵,回來看到自家怯懦平常的孩子,免不了急火攻心,絮絮叨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