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重"在哪裡?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現在的家長往往從胎教開始,就小心翼翼、千方百計地要給孩子最好的啟蒙。到底幼兒教育的重點在哪裡?當日的論壇上,這是幼教專家們討論最熱烈的話題之一。
有一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對他影響最大的,是幼兒園的老師曾教育他‘東西從哪裡拿的,要放回哪裡去’。有一句話,叫習慣成自然,有好習慣就有好的人生。在幼兒階段,培養孩子好的習慣很重要。
在6歲之前,正處於孩子生長發育過程的敏感期和關鍵期,例如,孩子閱讀認字的關鍵期在5~8歲,我們必須抓住這個時期讓孩子學好。
那麼,家長在孩子教育中該怎樣做好啟蒙呢?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長。
學齡前兒童應以玩為主嗎?
啟蒙教育很重要,那麼,學齡前兒童應以玩為主還是以學為主呢?
游戲應是幼兒的主導活動,幼兒通過游戲來發展身體和心理,而學習是一種抽象思維活動,孩子不到年齡時,他的抽象思維就不到發展的時候,硬讓孩子"學",就是典型的"拔苗助長"!
我們不能忽略的一個問題是,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在哪裡?是要讓孩子笑到最後,贏到終點。教育孩子應該是一個十分漫長的教育過程。
學齡前兒童的教育關鍵是怎麼學,學多少。這點上,一定要根據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來定。如果教育不當,對孩子的心理會造成影響。
教育的目的有兩種:第一是適應各種情景的能力;第二是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要想孩子優秀,就要在不同的年齡段,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學前班該不該講一年級課程?
針對有些幼兒園將一年級課程納入學前班教學內容的做法,不少專家認為不可取。
幼兒園把小學一年級的課程列入學前班,這其實是‘提前學",這對孩子的學習並不好。
到了一年級以後,孩子就會缺乏新鮮感,重復學習也是一種浪費。"
我們不能只看孩子學會了幾個生字,而應該去分析孩子們真正的能力,要看到孩子在感知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能力這些方面健康協調的發展。
怎樣讓孩子成為會學習的孩子?
大家紛紛強調要按照孩子身心的成長規律,順勢教育。那麼,具體應該怎麼操作呢?
我們每一個機構、學校、老師和家長都不可能替代孩子,一切都要靠孩子自己。在國際化的教育裡面,評價孩子的標准就是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怎樣,要讓孩子學會如何學習。
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孩子拿到一個東西會自己找答案,這個智力構建過程,孩子是很有自信、很開心、很愉悅的。孩子的智能得到充分開發,他才會學會學習,獨立思考,獨立生活,性格方面也會很穩定。
家長如何配合學校教好孩子?
除了學校,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更為重要。家長們在教育孩子上容易陷入哪些誤區?怎樣配合學校教好孩子?專家們也有話要說。
真正的教育專家,是跟孩子一樣大!很多時候,一個人人格健全的標准就是自我人格認知和情緒的協調統一,同樣的,影響孩子思維的也是他的情緒。怎樣培養孩子良好的情緒自控能力?有句話說,跟你的孩子一樣大,這樣你的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你的接納、平等。如果家長本身就沒有情緒自控能力,對孩子大吵大嚷,也很難培養出孩子的情緒自控能力。
即對正確的教育理念有了認識後,怎樣才能真正做到?一些機構針對家長推出了一些行為習慣、思維習慣的訓練課程,效果是非常好的。家長與孩子要有一個好的溝通模式,謹記一點,孩子做到三個方面就可以了,吃好、學好、玩好。"
很多家長很關心孩子的教育,但客觀現實是很多家長不懂得教育,也沒有受過專業培訓。家長往往在很有責任心地做錯事,她建議家長多接受一些專業指導和培訓。
![]() |
寶寶尿路感染 症狀很隱秘
曉芳的孩子眉眉不滿周歲,經常不明原因地發燒,一發燒就不吃奶也不吃東西,總是哭哭鬧鬧。去看醫生,有說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有說消化不良、腸道炎症。孩子瘦弱、貧血、發育很差,發燒似乎越來越頻繁了,有時還伴有寒戰&he |
![]() |
降低難產風險,准媽媽該怎麼做
一、均衡營養,避免進食太多造成胎兒肥胖 胎兒太大,是現在導致難產的最主要原因。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再加上都是獨生子,家裡都很寶貝。於是拼命給孕婦補充營養,導致孕婦胖胎兒也胖,給生產帶來很大困難。專家指出: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