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家庭教育中,大多數父母都十分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但不知道爸爸媽媽們是否意識到,鼓勵性的言語說得不恰當也可能破壞了孩子的自信心呢。這裡我們列舉了幾種聽起來沒錯,但實際上對孩子成長不利的鼓勵之辭,希望引起爸爸媽媽們足夠的重視。 1、&
自卑是一種性格缺陷,而一個人的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源於兒童時代。無疑,自卑對兒童的心理健康將產生負面影響,更對一個人的身心兩方面的正常成長起消極作用。 美國兒童心理治療專家霍夫曼指出:當家長的須關注自己的孩子有沒有自卑心理,一旦發現,應盡早
年輕的父母常常發現滿周歲的孩子有這樣的舉動:把床上擺著的各種玩具,有時會一件件抓起來扔到床外,一邊扔,還一邊咿咿呀呀地樂個不停,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這是周歲兒發現通過自己的小手,可以讓玩具“跑了”、&ldquo
1.父母為孩子設立不適當的目標 孩子成長的速度不是一致的,有的孩子從小一直遙遙領先,有的孩子則在某個階段受到激發,發展起來了。 所以,當一個孩子基礎沒有打好,能力沒有開發出來時,突然給他設定過高的目標,父母逼著,尤其是小學的孩子對他自己
當今在“少子化”風氣之下所造就出的孩子們,常見兩種性格:小霸王與懦弱兒的兩極端。霸道的孩子,自我意識過剩;懦弱的孩子,則自我意識不足。就算是一般屬中間性格的孩子,父母亦希望在他們身上看見自信。隨著21世紀轉趨於專業導
嘴巴的動作是孩子表達感情的方式之一,而其中最顯著的動作就是笑。家長都聽說過“孩子的笑容是最美好的”這句話,但其實,孩子的笑容所體現的心情也是最豐富的。 我們對“笑”有以下如此分類:微笑、大笑
在親子教育中,父母對孩子的希望往往是“聽話”。但孩子們為什麼就是不聽我們的?同一件事講了多次他都不聽,或者是錯誤的行為一再發生,這些讓我們在溝通中失去耐心。之所以我們常對孩子缺少耐心,是因為覺得孩子的某些行為舉動毫無
親子關系是一門累世的功課,學習讓孩子獨立,信任孩子,與孩子一同成長,是現代父母一項身心靈的健康作業。 人生有幾個大學習,一是我們與父母的關系,這是我們來到人間的第一個功課。慢慢長大之後,我們開始學習跟親密伴侶相處,第三階段就是與我們的孩子
1、看到孩子需要的愛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僅僅對他說“愛”是不夠的,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身體被照顧,更多的是需要在心裡感受到來自母親的關愛、理解和呵護。孩子哭鬧、需要擁抱,本身就是安全感不夠的一個表現。尤其是當孩子感覺
孩子判斷能力與缺乏認識,一般都會存在任性的情況。任性是孩子普遍存在的問題,如果我們放任孩子的任性而不去糾正,那將會影響他們以後的人際交往。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是個性偏執、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約束能力的表現。環境是導致兒童產生任性心理的主要原
孩子在快速成長的過程中會有些逆反、頂嘴的情況出現,很多父母錯誤的對待了這些問題並且不知道怎麼對待愛頂嘴的孩子,下面我們就為您介紹一些方法和處理方式。 一般來說有哪些現象呢?下面的幾種情況你可能都遇見過: 1.可能沒顧及到孩子感受:比如孩
有些媽媽因為寶寶惹得自己很生氣,免不了發發牢騷,但是,這些牢騷話卻會對寶寶的心理產生影響。為了不給寶寶造成心理陰影,在日常生活中,媽媽要避免以下最常見的牢騷: 媽媽牢騷話寶寶有陰影 一、嚇唬寶寶,導致寶寶不安 孩子一做錯事就說&ldq
專家認為:通常我們會覺得寶貝任性是家長的教育方法不得當,嬌縱出來的,而英國兒童心理學家威廉·科克通過研究得出結論是:任性其實是兒童心理需求的一種表現,與父母的嬌慣沒有必然的聯系。 揭秘寶貝任性的本質原因 1、任性是寶貝在解
小班階段幼兒普遍存在的恐懼心理、自私心理、獨占心理重的問題。因此在教育實踐中,注意到: (一)消除幼兒的害怕心理 恐懼是一種不良情緒表現,是幼兒期較突出的負性情緒。孩子的害怕心理是年齡的增長、與成人思想交流、對外部世界進行認識思考過程中
注意力的定義 注意力是人的心理活動集中在一定的人或物,它包括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兩種。有意注意是自覺的、有目的的注意,需要一定的努力才能做到。無意注意則是自發的,不需要任何努力的。 幼兒注意力發展的特點 嬰兒時期以無意注意為主,但隨著年
因此,建議游游媽媽把貴重的東西收起來,盡量給孩子准備一些摔不壞的玩具和物品,如塑料和毛絨的東西,一方面讓孩子滿足直覺動作思維發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盡情宣洩心中的情緒情感,當孩子慢慢平靜下來之後,媽媽再輕聲跟孩子講道理,孩子的變化會越來越好
“物權”意識這個概念,很多大人都不見得確實了解, 對孩子來說是不是更生疏了? 這麼小的孩子,就需要培養“物權”概念嗎? 培養“物權”概念對孩子的成長有什麼重要意義
敏感期一詞是荷蘭生物學家德·弗裡在研究動物成長時,首先使用的名詞。後來,蒙特梭利在長期與兒童的相處中,發現兒童的成長也會產生同樣的現象,因而提出了敏感期的原理,並將它運用在幼兒教育上,對提升幼兒的智力有極卓越的貢獻。 掌握九
有專家認為,有時候我們認為孩子們行為不可理解,事實上是因為我們不了解他們,只有了解孩子的煩惱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現在我們就說說普遍困擾孩子們的28給煩惱。 1.父母管得太多的煩惱 ■父母管得太多,不能自己做主 ■長輩溺愛,
當你發現你的孩子“撒謊”時,是自責自己“沒教好孩子”;開始胡思亂想“這麼小就學會撒謊,將來不變成小偷、強盜、經濟罪犯…”;認為“這小娃腦筋挺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