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都有怕黑的經歷,相對來說,2至6歲的孩子更容易怕黑。這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想像力已經非常豐富,但由於認知水平還不夠成熟,總是會把黑暗中的模糊事物想像成怪物、妖怪等可怕的情形。隨著年齡的增長,認知水平的提高,怕黑的心理會漸漸消除的。有些孩子則由於看了一些恐怖的電視、或者受到他人的恐嚇後,特別容易怕黑。

孩子怕黑,首先要認同孩子,不要一味批評孩子,或者強迫孩子面對黑暗,往往會加重孩子的恐懼心理。同時,避免讓孩子接受恐怖的影視,更不要嚇唬孩子。
當孩子需要面對黑暗時,父母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幫助孩子緩解壓力。比如,通過語言、唱歌、做游戲或者用玩具陪伴等方式來幫助孩子。讓孩子明白,呆在一個黑暗的環境中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有心的父母還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這樣的游戲:在昏暗的房間裡尋找某個物品,讓孩子在熟悉黑暗中的物體時,逐漸適應黑暗。
當孩子不適應在黑暗的環境中睡覺的時候,可以使用小夜燈,當孩子入睡後再關掉燈。也可以選擇能夠調節光線的燈,慢慢把光線調暗,直到孩子完全適應黑暗。
(格格小時候也是怕黑的,我們一直使用小夜燈,然後漸漸地在格格熟睡的時候關掉小夜燈,在她醒來的時候發現暗了,叫起來,我們又打開小夜燈。現在,她基本上習慣了在黑暗中睡覺。)
利用圖畫書來幫助孩子克服恐懼感。目前已經有許多圖畫書都是針對孩子怕黑、怕鬼的主題。比如瑪蒂娜系列中的《有趣的幽靈》,貝貝熊系列中的《怕黑》、《森林裡的幽靈》,繪本故事《吃掉黑暗的怪獸》、《真的不怕黑》、《第五個》《白熊和黑熊》、《吃黑夜的大象》、《怕黑的夜游神》等等。

圖畫書中的角色,不管是人是動物,都因為擬人化而獲得了孩子的認同,孩子很容易進入故事中的情境,以輕松的心情來面對自己所害怕的事物,並進一步認清自己的恐懼感。
在圖畫書的閱讀中,孩子通過閱讀畫面而增長了見識,提高了認知水平。父母還可以與孩子一起討論:“故事中的主角最害怕什麼?”“你有沒有相同的害怕?”“故事中的主角是怎麼做的?”“你覺得應該怎樣做?”這些思考可以有效地幫助孩子擺脫恐懼心理。
有條件的話,父母還可以有意識地在孩子遇到類似問題時,再現圖畫書的情節,讓孩子在實踐中釋放恐懼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