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質生活相對富足的今天,保證孩子的身體健康不是一件太難的事,反倒是孩子的心理健康,已經到了家長必須正視的時候。幾天前,蘇州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所長、心理學教授劉電芝應邀來到我市,圍繞“孩子怎麼才能心理健康地陽光成長”,作了一場專題講座。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不得“心病”、陽光成長呢?
兩大誤區易讓孩子得“心病”
“和媽媽什麼話都可以講的只有8、9個。為什麼你們不講呢,我請一個小朋友,沒有舉手的,來說一說……”這是劉電芝教授講座現場的場景,在聽課的100多名孩子當中,只有8、9個人舉手表示什麼話都願意跟家長講。為什麼只有這麼幾個人?說到其中的原因,不少孩子表示,是因為父母對自己的話不以為然、不願意傾聽,有時還會因此而生氣,甚至責備或打罵。
對於這個現象,劉電芝說,它凸顯了當前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一個問題——缺少溝通。“我們中國家長一般都是信奉的是‘黃金棍裡出好人’,就是說嚴厲教育的比較多,而像朋友式的這種比較少。為什麼20、30年代這樣的教育能成功?因為那個時候整個的社會氛圍是這樣,而現在你再這樣嚴厲的苛刻的教育,他就覺得你不人性化,覺得你不是好父母,就導致相當的逆反。”
劉電芝說,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變得內向、壓抑、不愛表達,影響他的人際交往能力,進而影響心理健康。“你在家裡不跟父母交流,不知道怎麼交流、怎麼去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也不能夠領會家長朋友的情緒情感。以後在社會跟同伴,跟同學,跟同事,他就人際關系就大大受影響。我們說,良好的人際關系,心理才容易健康,你沒有朋友沒有知音,怎麼健康?”
除了居高臨下、不重視與孩子的交流之外,劉電芝認為,“片面強調讀書”是當前父母的另一誤區。“我們中國的家長,就是把學習看得很緊,在學校的時候要學習,下來還要學習,暑假的時候也不停讓上這個班那個班,周末的時候全部安排滿了。而且,都認為自己這是對小孩好。實際上,我們更忽略了他其他方面的發展,情商方面的、社交方面的、情緒的表達方面的。”
劉電芝表示,片面強調書本知識、強調學習成績,不僅會讓孩子變得不快樂,而且,會削弱孩子的創造性和批判性,對於知識面的拓寬、能力的培養,也是很大的問題,最終會限制孩子長遠的成長發展。“如果自己發展不好,又覺得我懷才不遇,心裡會非常郁悶。覺得他能力沒我高,為什麼他發展比我好?我能力比他強,為什麼發展不好?所以他就會抱怨社會、抱怨自己、抱怨家庭,甚至說我沒關系,沒有很硬的家庭背景,他會這樣去想,所以心裡就會不健康。”
理解、尊重、平等對待孩子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孩子呢?劉電芝認為,在親子教育方面,家長要嘗試告別傳統觀念,主動學習一些兒童教育和兒童心理方面的知識。其中最關鍵的還是要學會理解、尊重和平等對待孩子。“要民主的平等的朋友式的,甚至要蹲下身子跟他說話。因為小孩很矮,他居高臨下,就在形式上看起來老是高高在上。蹲下來,就是小孩沒有壓抑感。還有,家長做錯了,一定要道歉,誠懇的真實的道歉,這樣才使小孩能夠和解、理解,相互溝通諒解。”
除此之外,要盡量多地擁抱孩子,與孩子進行皮膚接觸,讓孩子感受到溫暖,增加親密感。“我們中國家長這是最大的缺陷,忽視把自己的愛表達出來。我們是熱水瓶性格,外冷內熱。但是不表達出來,孩子怎麼知道?特別是比較小的孩子,他察覺不到。但國外,這個方面就不一樣,他們很誇張表達,擁抱、親吻,這樣就是小孩感到你的溫暖,感到你對他的愛。”
當然,理解和尊重並不意味著縱容,不代表著一味讓步。相反的,一些原則性的東西,該堅持一定要堅持。劉電芝舉例說,很多小孩都挑食、不愛吃青菜,這時,家長就不能遷就,但也不能硬塞。“你家長要吃的津津有味,這個好好吃啊,從來都沒有吃到過這麼好吃的東西,你先嘗一嘗,很好吃的。你要帶動他的,一個小孩,他有從眾心理,看到家長大家都很好吃,他也想去嘗一嘗。就是說,不是說強迫他,要有方式方法。”
而如果對孩子過分溺愛,一切都滿足孩子,就會導致孩子事事以自我為中心、情緒不穩定,這種人格的不健全,也是一種心理疾病。
![]() |
小兒燒傷西醫治療方法
小兒燒傷西醫治療方法,出現小兒燒傷時現場應該如何處理,應該采取什麼急救護理措施。家長朋友們要注意啦,現在天氣越來越熱,孩子穿衣服也越來越少,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孩子,謹防燙傷、燒傷。 1.現場處理 (1)縮短熱 |
![]() |
治療小兒肺炎選對方法很關鍵
很多人都會選擇抗生素靜脈輸液是最佳的選擇,雖然多數肺炎是由細菌引起的,但也有不少肺炎是由病毒、衣原體、支原體、真菌等病原體引起的,或由過敏引起。濫用抗生素類藥物,不但達不到治療效果,還容易引起種種不良反應。正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