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周父母很擔心,懷疑孩子是否患上了某種心理疾病。針對小周父母的疑惑,南寧市第五醫院臨床心理科副主任醫師石廣念作出了分析。
正常的自言自語狀態
石廣念分析,1~3歲幼兒,是以學習外部語言為主的。到了4~6歲時,其內部語言才開始形成。幼兒的自言自語正是從外部語言向內部語言的一種過渡。6歲以下的小孩在發育過程中,語言動作調節功能的發展尚不完善,心智非常不成熟,再加上溝通交流的對象少,很容易把身邊的寵物、玩具等當作有生命的玩伴,自己進行角色扮演,於是就出現了自言自語,這種情況屬於小孩發育過程中的正常現象。
兩種情形是病征
但石廣念指出,以下兩種自言自語則可能存在心理疾病:一類是6歲以下小孩,他們的自言自語中並沒有假想的玩伴,說話也不存在角色語言的情況,而是純粹的、經常性的自說自話,忽視外界的環境和變化.另一類是6歲以上的小孩,按常理6歲以上的小孩心智已經開始成長,生活環境也隨著入學變得豐富,自言自語現象會漸漸消失,如果6歲以上甚至8、9歲還常常自言自語的話,家長就要引起重視了,極有可能是患上兒童分裂症。
兒童分裂症是一種症,主要表現為思維紊亂、行為和思維不協調。原因有很多,主要是成長過程中缺少與外界的交流,特別是以電視和電腦為基本娛樂方式的小孩最容易。
家長應做好心理引導

石廣念提醒廣大家長,心理疾病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家長要重視孩子的自言自語,情況有異時及時帶孩子到醫院檢查。平時生活中更應該重視孩子的成長發育,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環境和外部環境。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第一、不要給孩子制造相對狹窄、封閉的環境。防止孩子沉迷電視和電腦。
第二、家長要常帶孩子外出,到游樂場、公園、科技館等地方游玩,讓孩子對外界有基本的了解。
第三、引導孩子多與同齡人溝通交流,經常外出與同齡玩伴游戲。
第四、家長在語言和心智上做好引導,不教孩子過於生涉難懂的知識,多用小孩的思維與孩子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