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兒童心理 >> 別讓你的“愛”令孩子窒息

別讓你的“愛”令孩子窒息

    “孩子小時候,為他的健康操心;上學了,為他的學業操心;工作了,為他的生活操心;結婚了,在我們該享受生活的時候又要替他們分擔帶孩子的責任,我們的一生都給了他們……”大多數中國父母都覺得自己一生都在為孩子無私奉獻。

  別讓你的“愛”令孩子窒息     但是在孩子的眼裡,父母的無私卻有了另一種解讀。“他們對我們雖然很好,但是附加條件卻是我們的一切都必須符合他們的要求,有時候甚至是苛求。這不是愛,這是精神控制”。因為父母在生活上真的對孩子很好,所以對於他們的控制,孩子只能一再沉默地屈服,“因為我們愛父母,因為我們有良心和愧疚感,我們變成了父母手中沒有自我的靈魂。”     為人父母者,你知道孩子的想法嗎?     父母毀掉你心裡最珍貴的東西是什麼?     SLYT:與人交流的欲望。上學的時候,每次回家說運動會拿名次了,或者學校發生的其他趣事,他們都會一本正經地說:“得了,把注意力放在學習上”。次數多了,就把感興趣的東西爛在肚裡了,而且與人交流的時候也逐漸學會了他們一本正經的樣子,跟人很疏遠,至今沒有交到親密無間的朋友。我是有孩子的人了,我准備做個《窗邊的小豆豆》中“巴學園”校長那樣的人,我的孩子滔滔不絕講3、5個小時她感興趣的話題,我會微笑著聽完的。     雪依:我記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情是我小時候巨迷明星,超級希望自己有成為明星的一天。結果我媽對我說,“你要長相沒長相,要身材沒身材,就你那德性還想當明星?少做白日夢了!”雖然她後面辱罵我的話比這個難聽一百倍,但是這句話仍舊讓我終生難忘。     心心魚:自如交流的能力。我爸媽就很擔心我會早戀學壞什麼的,整天不是上學就是關在家裡學習,周末也很少可以和朋友出去玩。開始我還抱怨,久而久之我開始習慣了,開始喜歡一個人呆著,在學校裡和同學交流也變少了,我父母很滿意,覺得一心撲在學習上才是學生的本職。上了大學之後,我突然意識到失去了很自然和周圍人交流的能力!或者是說,一直沒得到鍛煉過,在此之前我從來不知道說話竟然是需要鍛煉的,真可笑。     現在我和人聊天很難持續到3分鐘以上,因為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很多時候是對方想說,那我就聽,如果我想說一件事情或者是一個故事,我發現我會語無倫次,對方會有點費解……每當這種時候,我更加沮喪,更加願意一個人呆在宿捨裡,這種情況叫做宅……     sylvanas:自信和自尊。在我少年時期,她在親戚朋友甚至是我要好的同學朋友那兒把我說得很差,沒有優點全是缺點。每次得到同情她都很滿足。結果是,親戚朋友們以為我很反叛,我的好友同學以為我沒治了。     慢慢地我知道了實情,多年以後鼓起勇氣問她,為啥要在外人面前把我說的如此不堪,而有些是她過分渲染的。她說,她是為我好,讓他們教教我怎麼做人。除了認倒霉,我沒什麼可說的。     Future:小時候看名著,父母覺得對學習沒有用,都說看那些垃圾東西有啥出息,就知道讓我做題,看資料,參加學校舞蹈,總以為會有表現的機會,他們會支持,卻總是把我罵個半死,有時還當著好多人,一點面子都不給我。喜歡學習練字,他們覺得浪費時間,應該好好讀書……     Neil:小的時候從他們那裡得到的都是否定的評價,以至於現在我明知道自己是對的,一旦受到別人質疑就神經性地要去附和別人。小的時候為了少挨罵,很早就學著揣度別人的心思,現在條件反射地要去取悅別人,我周圍人臉色一變,我就時刻提醒自己小心,這麼活著太累了。小的時候被他們用無比惡毒的語言“調教”,以至於現在對別人的惡言惡語都徹底麻木。     白癡妹子:夢想。小時候看小說也寫小說,我爸媽發現了,爸爸撕了我買的書,然後我媽當著很多親戚面嘲諷嗤笑地問我你好像在寫什麼小說吧?考大學特想學編導,夢想了十多年,給他們說,被他們叫來一堆親朋好友打壓,說肯定找不到工作雲雲。然後我妥協了。後來有一天,我媽突然說你學編導也許真的挺合適的。那個時候我已經不想辯駁什麼了。我承認他們很愛我,他們也很優秀,為我辛苦鋪路,我也很感激,可是不讓我過屬於我的人生,我活著的意義無非就是重復一遍他們的人生,那麼這又有什麼意義呢。     SLYT:發現我們的父母有兩種:1、他們不愛自己;2、希望子女優秀,但多用“激將法”。第2種是方式不對,屬於技巧問題。第1種就麻煩了,跟不愛自己的人一起生活真的很痛苦。那麼我愛自己嗎,如果答案是“不愛”,我和我孩子的故事只能是歷史重演。啊……     有多少父母的“愛”讓孩子窒息     姜澎     “在當了媽媽,看了不少育兒書和兒童心理學的書以後,我才發現,我在大學時的抑郁,很大程度是因為我的父母。他們用無微不至的愛讓我的生命了無生趣,幸虧畢業後選擇了遠離他們。現在我幾乎每天都在反思,不要在我的孩子身上重復他們當年的做法,提醒自己不能為了愛而讓自己變得面目可憎”,已經成為一家廣告公司總監的史小然(化名)爬上豆瓣“Anti-Parents”小組後,第一反應是大哭一場,因為很多組員說出了她曾經的心聲:“其實我身邊就有好幾個朋友,都是被父母的‘愛’逼得無處可逃,覺得人生沒有樂趣,甚至不想結婚生子。”     80年代初生的史小然就是因為被父母“愛”得快要窒息了,才在大學畢業後頂著父母的強烈反對,選擇遠離家鄉廣州,到北京去工作。     有一種愛以分離為最高原則     看到小組的“該童鞋已屏蔽”敲下的那段話——“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距離和獨立是一種對人格的尊重,這種尊重即使在最親近的人中間,也應該保有。”     史小然說:“說得太對了,因為當年我的父母就是用無微不至的愛牢牢地籠罩我,我所遇到的一切問題,他們都希望幫我解決,我所應該做的一切事情,他們都要替我代勞,甚至我的日子他們也恨不得替我來過。讓我覺得我活著是沒有意義的。兩年前我生孩子時,他們提出要到北京來替我帶孩子,我拒絕了,我不想重新過那樣的日子,也不想我的孩子過那種我曾經過的生活。”     史小然從小到大,一直都很順利,“當然,是生活在父母的嚴格管教和傾心幫助之下。”她上學,父母都幫她安排好,甚至到初中還是每天接送。上高中後,雖然學校離家只有兩站路,媽媽仍然三天兩頭到學校去等她放學。每天早晨媽媽因為擔心她晚上復習功課太辛苦,干脆在她還躺在被窩裡時替她把襪子穿好。上大學前,每天穿什麼衣服穿幾件衣服,她從來沒有自己決定過。在一家公司當老總的爸爸每當聽說市面上流行什麼就給她買什麼,從衣服到玩具到各種電子產品。她想買什麼,爸爸從來也不說半個不字。     直到高中畢業,史小然所結交的所有朋友都必須經過媽媽審查。差生當然是被排除的,“即使是好學生,也必須是那種在我媽媽眼裡心地純良的,因為媽媽擔心我吃虧。不管我的老師是什麼脾氣性格,媽媽總是能和他們搞好關系”。史小然在學校的一舉一動,她媽媽第一時間就能掌握,連她每天課間買了什麼零食,媽媽都一清二楚。晚回家,那也是絕對絕對不可能的。有時她到熟悉的同學家玩,媽媽都會悄悄地在後面盯梢“抽查”。     在父母的保護下,史小然從小到大確實都沒吃過什麼虧。直接後果就是,她對於人情世故一竅不通。     “父母的愛讓我覺得自己是廢物”     “我媽媽對我的一舉一動那麼了解,這讓我有時候很害怕。我沒說出口的話,她幫我說出來,我想做的事情,她替我想好,甚至做好。我的一切媽媽都提前替我想好。甚至連我的周末,媽媽都會替我安排好,她在加班時也會一天幾個電話。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這都是為你好’。”到了高考時,她在爸爸媽媽的主持下,選擇了保送家門口的中山大學。雖然她自己很想很想遠走高飛,但是爸爸媽媽的理由一如既往地不容反駁:這個學校本身不錯,而且可以免去高考的不確定性。關鍵是離家近,每周回家可以方便媽媽照顧。     於是每周五媽媽又會到學校來接她,回到家史小然就又過上什麼都不用自己動手的生活。她媽媽還迅速地和她同宿捨的同學搞熟了關系,以便隨時了解她的行蹤。     大三上學期她認識了一個高一屆的男孩,男孩子要去留學,計劃讓史小然跟自己一起出國,但是她的爸爸媽媽動用了一切可動用的手段要求他們分手:找男孩子談心,找她談心,威脅斷絕關系等等,理由是“我們都是為你好,你一個文科學生,出國以後有什麼好的出路,難道待在家裡做家庭婦女?時間一長,家庭肯定不穩定,如果他真心愛你就該留在國內”。     重重壓力下她和男朋友分手了。但是,她出現了抑郁的症狀,甚至被學校的老師列為重點關注對象——“那時候,我覺得人生特別沒有意思,我活著就是為了父母活著,我就是他們的木偶,我的生活由他們規劃,我的幸福必須要他們來給,我的人生是要他們來判斷的,而我的感受完全不重要。我覺得只有一個詞可以形容活了20年的我,那就是——廢物。”這也是史小然看到ANTI-PARENTS的小組後覺得特別有共鳴的一點。     “為了逃避父母的愛,我選擇了去北京”     休息一年重返學校,她下定決心一定要擺脫父母的愛。為了她離開廣州,媽媽哭過,但是“看到她哭,我那時候只是想,眼淚也不能動搖我,因為為了讓我和男朋友分手,她哭了好多次,連我爸爸都哭過。”     也許是壓抑了很長時間,出於叛逆,她到北京後和爸爸媽媽在電話裡發生過很多次爭吵。她心裡很糾結,又很內疚,又有一種快感。甚至她和現在的丈夫結婚都沒有事先告知父母。丈夫曾經問過為什麼,她沒有解釋。     “其實,我不是不愛父母,當他們年老體弱的時候,我一定會照顧他們,但是如果我一直和他們待在一起,他們那無時無刻不在的‘愛’就是時刻在提醒我,我是一個‘廢物’。離開他們到北京後,雖然我很辛苦,但是我很快樂,我的心理很放松,以前的抑郁也不治而愈了。”史小然說:“現在爸爸媽媽已經習慣了我的遠離,不太管我。可能是遠香近臭,我們的關系反而親密了。”     抱怨的小孩,你們站著說話不腰疼     樊麗萍     得知現在的很多80後、90後把父母稱為“禍害”,年過五旬的宋女士和丈夫嘀咕了半天,終於鼓起勇氣給已經工作的女兒打電話:“你現在也長大了,到底怎麼看待我們,不會也在網上罵我們,認為我們是禍害吧?!”     隨著“父母皆禍害”小組的曝光,很多50後家長都像宋女士一樣,被徹底“雷”到了!想不通的家長很多,“我們是孩子最親的人,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了孩子,該做的做了,不該做的也做了,到頭來反倒成了‘禍害’?”     而直接表達憤怒的家長也不少:“沒有我們保駕護航,孩子能有今天?”     不及時管教就等於給孩子更多犯錯的機會     宋女士的女兒,一個標准的80後,如今已從滬上名牌高校畢業,就職於公務員系統,去年剛剛結了婚。     照宋女士的話說,她和先生現在才稍微安心一些。“孩子的事業和生活終於都邁上了正軌。”但“禍害”兩字終究讓宋女士感到心慌:親身女兒心裡究竟如何看待父母,她心裡沒底。     從小到大,這個三口之家以女兒的升學和成長為軸心,充滿了各種紛爭。“吵得激烈的時候,她和她爸就像階級敵人,為的都是些芝麻大的事情。”宋女士回憶,女兒讀初二時迷上了漫畫,此後一發不可收拾,讀高中時,不僅家裡的漫畫書堆得比教科書和輔導讀物還高,班主任也打電話來告狀,說女兒在語文書皮裡包了一本漫畫書,上課時偷看。此外女兒還被老師稱為班上的一顆“老鼠屎”,因為不僅自己看,還把書借給別的同學。就在班主任來電的當晚,家裡爆發了一場大戰:爸爸當著女兒的面撕了好幾本漫畫書,家裡堆得像小山高的漫畫書被一本不剩地扔進了垃圾箱。     “孩子成長過程中會有很多不好的習慣或者誤入歧途,孩子已經不能自控,家長再不好好管教,就是給孩子更多犯錯的機會。”和宋女士一樣,很多家長都認為給孩子“做規矩”是必須的。     宋女士坦陳,丈夫當時扔掉女兒所有的“寶貝”,女兒也記仇,在後來報考大學時執意要到外地高校讀書,遠離父母監視。但從最終結果看,“粗暴對待”還是取得了預料中的效果:女兒在脫離漫畫的“引誘”後成績穩步提高。     “讀書的時候成績要好,踏上社會交友要慎,在單位工作不能目中無人,沒有我們常年的啰嗦和提點,哪有她的今天?”給女兒打電話詢問自己是否是“禍害”的那天,宋女士得到了一個模糊的答復:“別啰嗦,我對你和老爸很不錯啦。”     聽之任之?你是父母你也做不到   別讓你的“愛”令孩子窒息     對於自己的管教行為被孩子貼上“禍害”的標簽,50後的父母心態不一。有人從反省自我開始,亦有人顯得無比憤怒。     “從幼兒園起,大多數父母盯著孩子讀書、考級,沒有了娛樂和玩耍。這樣一路在逼迫和趕場子中長大的一代,沒充分體會生活的樂趣,沒有和爸爸媽媽一起肆意地快樂地相處,想起來怪可憐,沒有體會生活的樂趣,怎麼去熱愛生活?”一位家長不禁在常去訪問的家長論壇上大膽留言,呼吁更多家長應該去拜訪“父母皆禍害”之類的小組。“看看長大些的孩子們在我們面前不說的心聲,了解他們多些,放手多些,從現在做起吧,讓他們多透透氣,多些時間體會家庭的樂趣。”     然而,不少家長“實地勘察”後莫名來火。     “如果孩子把父母稱為禍害,那麼請他們扪心自問,以後他們成了父母,能對孩子聽之任之嗎?”在一些家長眼中,網絡上那些直抒胸臆,道說父母如何禍害自己的帖子,完全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頂著“腦殘”、“愚昧”、“無知”的罵名,身為家長的張女士這一陣也開始“潛伏”在網上,渴望了解別的孩子對父母教養的想法,從而更理解自己的孩子。一篇控訴帖很快進入她的視線,大意是說一位母親在她女兒讀中學的時候強行干涉並中止了她的戀情,在女兒20歲意外懷孕時強迫她做了人流手術,並在女兒25歲以後急著讓她去相親……“這個女兒覺得自己現在不幸福,都是母親一手造成的;但換一個角度想想,有哪個母親能放心讓女兒在中學沒畢業的時候就敲定自己的人生大事,在女兒腳跟還沒立穩的時候生個孩子?”張女士不由感歎,很多在網上抱怨的孩子,把成長歷程中的喜悅歸功於自己,一些沒有逾越的難關和障礙則怪罪於父母。“或許只有這樣的孩子自己當了父母,才能體會為人父母的不易。”     50後家長中,亦不乏言辭銳利者。在一位家長眼中,忙於在網上搞小圈子控訴父母,並共同商量如何與父母對峙的孩子,本身已經成了一種“禍害”。“把家庭的矛盾極端化,這樣做不僅對他們自己沒有好處,還會帶壞很多尚且年幼、不辨是非的孩子。”而讓這位家長最不滿的地方是,網絡上一些自稱是通過學習心理學、社會學而分析父母行為的孩子,他們把父母的管教行為當成“病態”來理解,缺乏對於父母養育之恩的感激。     見識了“禍害”之說,更多的家長開始“後怕”:完全控制孩子的一切?對孩子說話口無遮攔?任憑自己的情緒化作祟,對孩子橫加指責、呵斥?一旦出現裂縫,代際關系的修補恐怕並不如原先所想的那麼簡單快速、理所應當。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通過游泳來開發嬰兒的智力

游泳是一項運動,可以鍛煉身體,也可培養孩子的堅強意志,甚至從小進行嬰兒游泳訓練更是開發嬰兒智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1、游泳的所有復雜動作都是大腦支配完成的,在長時期的游泳過程中可以提高大腦的功能。因此,大腦對外

習慣 成就孩子的成功未來

    習慣可分學習習慣,做事習慣和做人習慣。    從學習習慣上講,我覺得閱讀的興趣和習慣使我終身受益。我想,一方面是自己的休會,另一方面是我研究了許多成功人士後發現,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