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早期兒童肺結核不易被發現。這是因為患兒的早期症狀不明顯,不同於成年人,但可患兒表現在不活潑、精神不振、脾氣急躁,或無故哭鬧,也可有盜汗、臉部潮紅、消瘦、無力、食欲減退和消化不良。另外,小兒患肺結核大多為首次感染結核桿菌,而且對結核
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學齡兒童極易感染腸寄生蟲病,其感染率在城鎮約為80%,在農村則高達90%以上,以蛔蟲病和蛲蟲病最常見。腸寄生蟲不但奪取人體營養,影響腸道功能,削弱孩子抵抗力,而且是導致兒童營養不良和貧血的重要原因。 一、蛔蟲病該病是小兒時
“封鼻封眼不洗臉”的舊習慣應該改變。過去,有些人怕孩子出麻疹時因受涼發生疹毒內陷,給孩子帶來生命危險,因此主張出麻疹的孩子應該“封鼻封眼不洗臉”,也就是不給孩子洗臉、擦洗眼部、清潔鼻孔,這種做
一些老年人主張在孩子出麻疹時要“忌口”,也就是不讓孩子吃肉、雞蛋、牛奶等,他們認為這些食物是“發物”,孩子吃了以後“上火”,會長眼屎、流膿鼻涕或長口瘡。其實,患麻疹的孩
患了水痘的病兒在確診以後應留在家裡隔離,直至疱疹全部結痂。水痘雖然症狀比較輕,一般都能順利恢復,但它的傳染性很強,而且目前水痘還未普遍施行預防接種,因此預防水痘,主要靠隔離好病兒,盡可能避免健康兒童與患水痘的病兒接觸,同時做好病兒的家庭護理
麻疹病兒如果沒有其它並發症,一般發熱不會超過39℃,這時不必采取退熱措施,因為過早地退熱會使毛孔閉塞,皮膚小血管收縮,造成疹子出不透。 但是,如果發熱在39℃以上時,不但體內營養物質和氧氣消耗過多,還會引起小兒抽風。此時就需要及時采取一些
流行性腮腺炎俗稱"痄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孩子患了流行性腮腺炎首先要強調臥床休息,重症病兒因高熱、精神及體力都很差,臥床休息可減輕體力消耗,有助於康復。輕症病兒,常常不會引起家長的重視,也不注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桿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這個病傳染性較強,發現小兒得了百日咳,應立即進行呼吸道隔離,避免與健康兒童接觸,隔離期限從發病日算起共6個星期。只要對病兒進行耐心細致的護理,百日咳並不一定就咳嗽100天。 1、咳嗽的護理 (
患了猩紅熱的孩子一經確診應進行呼吸道隔離,最好讓病兒單獨住一房間,如果沒有條件,要盡量安排病兒單獨睡一張床,掛個布簾和健康人隔開,以減少空氣飛沫的散播,隔離至用藥後7天。居室要經常開窗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病兒衣服、被褥要經常晾曬,漱
得了細菌性痢疾的病兒,如何在家護理,這是家長所關心的問題,下面就為大家介紹有關這方面的護理知識。 1、注意觀察病情:有少數急性痢疾病兒,發病1~2天後才轉為中毒性痢疾,所以在此期間要注意觀察病情變化,一旦發生中毒性痢疾的症狀,如高熱、驚厥
狂犬病病毒一旦侵入人體神經系統,將導致發病,發病後1~4日,臨床表現一般無特異性,但仍有一些蛛絲馬跡能能引起人勻的關注,此階段醫生稱為前驅期。有以下臨床表現: 全身症狀有低燒、乏力、頭痛、咽痛、身體不適等。精神改變突出,病兒愛哭鬧、愛發脾
由於狂犬病預後極為,病死率兒乎達100%,所以狂犬病的預防顯得格外重要,它包括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控制傳染源: ①限制養犬,當某一地區執行限養犬法後,被犬咬傷人數和狂犬病發率就迅速下降,這充分說明限制養犬的重要性,據統計,狂犬病患者中有
細菌性痢疾,顧名思義是由細菌引起。抗生素可殺滅和抑制細菌的生長,所以要合理地應用有效的抗生素。所謂“合理”、“有效”,有多種含意,因為並非所有的抗生素都適用於治療細菌性痢疾,應注意選擇對痢疾桿
在急性細菌性痢疾中有部分患兒缺乏一般急性菌痢應有的腸道症狀,而以全身性症狀為突出,此種病例稱為中毒性痢疾。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特殊表現? 這與發病的機理有關。發病時即出現腸道表現的急性痢疾,與痢疾桿菌在腸道粘膜上引起的炎症有關,是痢疾桿菌直接
細菌性痢疾是小兒常見的腸道傳染病,得病的途徑是“糞—口”傳播,就是吃了帶有痢疾桿菌的糞便污染的食物或飲料而引起的。因此,為預防細菌性疾疾的發生必須注意飲食衛生。注意食品必須新鮮,不吃變質、腐爛、過夜的食物
急性細菌性痢疾的病程超過2個月,即為慢性痢疾。造成慢性痢疾的原因,有內外兩方面的條件。外因是治療不當,包括未能及早診斷急性痢疾而延誤了及時治療;選擇的藥物不合適;療程不足,沒有徹底治愈就過早停藥。內因是患兒本身的因素,因藥物的療效必須通過人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由於我國還沒有將風疹疫苗列入計劃免疫接種,所以在兒童中發生風疹者較多,約每兩至三年有一次流行。各年齡期兒童均可發病,以5歲以內幼兒多見。6個月內嬰兒因有來自母親的抗體,所以發病者少。學齡兒童發病少的原
孕婦在懷孕過程中如果得了風疹,可讓胎兒感染風疹,稱為先天性風疹或先天性風疹綜合症,可造成胎兒多發性畸形。多數患兒在出生時症狀已很明顯,部分病例在生後數周才顯示出來,少數可在數月,數年後發生。 先天性風疹累及髒器較多,臨床表現形式不一樣。新
在麻疹的發病過程中,病變有可能波及全身髒器,因而引起並發症。多見於重症病例或營養不良,抵抗力差的孩子。重症病例多持續高熱不退,皮疹透發不好,僅隱約可見或剛出即消,或為出血性皮疹,或體溫突熱下降。這些表現提示並發症的存在。 麻疹為呼吸道傳染
近些年來,在大城市基本上沒有發現麻疹,關鍵是開展了麻疹疫苗接種。有些地區,特別是邊遠山區由於預防接種沒有普及,漏種的孩子較多,仍有麻疹發生,甚至發生流行。接種麻疹疫苗後,在孩子的體內產生了免疫力,即使接觸了麻疹患兒,麻疹病毒進入了體內,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