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猩紅熱的孩子一經確診應進行呼吸道隔離,最好讓病兒單獨住一房間,如果沒有條件,要盡量安排病兒單獨睡一張床,掛個布簾和健康人隔開,以減少空氣飛沫的散播,隔離至用藥後7天。居室要經常開窗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病兒衣服、被褥要經常晾曬,漱洗用具、餐具、玩具等都要與健康人分開使用,在隔離期間不要讓其他孩子與病兒接觸。護理猩紅熱病兒過程中要注意做好以下幾點:
1臥床休息:
引起猩紅熱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產生的毒素可直接損害心、肝、腎等重要髒器,因此不但在患病的急性期必須臥床休息,而且恢復期仍要注意休息,其目的是為了預防發生並發症。
2口腔護理:
保持病兒口腔清潔是很重要的,既有利於殺滅咽部的細菌,又可預防繼發感染。年齡大的病兒,每次飯前或睡覺前後用溫鹽水漱口,年齡小的病兒,可用鑷子夾取消毒棉球蘸溫鹽水擦洗口腔,勤喂水也可以達到清潔口腔的目的。
3皮膚護理:
作好猩紅熱病兒的皮膚護理也很重要,出疹期病兒皮膚瘙癢,不但影響休息,如果抓破了還可能引起皮膚感染,所以要把病兒的指甲剪短。可用70%酒精輕輕塗擦瘙癢部位,既可止癢又可以消毒皮膚。內衣褲要勤換,最好穿柔軟棉布制品。脫皮時可塗油脂,有大片脫皮時要及時用剪刀剪掉,囑咐病兒不能用手強行剝離,以免引起皮膚感染。
4飲食:
患猩紅熱的病兒咽痛症狀顯著,病兒往往懼怕吞咽,應給予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待咽痛好轉後,可改吃軟飯。鼓勵病兒多喝水,使尿量增加,有利於細菌毒素的排洩,同時也能幫助退熱,還能補充因發熱消耗掉的水分。
5觀察病情變化:
一般猩紅熱可以在家隔離、治療和護理,但要隨時注意觀察病情變化,因為有少數病兒可出現並發症,常見的並發症有心肌炎、蜂窩組織炎和腎炎。在出疹期,病兒出現心慌氣短、疲乏無力、脈搏加快,甚至呼吸困難,往往是並發了心肌炎的表現,應及時到醫院診治。在發病1周左右,病兒發熱不退,頸部淋巴結處出現紅、腫、熱、痛,可能是咽部感染蔓延至颌下淋巴結,隨後又侵入到周圍組織而並發了颌下蜂窩組織炎。此時亦應在醫生指導下,給予積極的治療。在發病的第3~4周期間,要注意觀察尿的顏色,尿象洗肉水樣或呈濃茶色,說明尿中有血。如同時伴有面部、下肢水腫及尿少,提示孩子有合並急性腎炎的可能,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只要耐心細致護理病兒,及時發現並發症,采取相應的治療護理措施,孩子就會很快恢復健康。
![]() |
兒童不宜長期進食大量粗糧
單吃粗糧或細糧都不好 最新一份針對北京、上海、廣州地區的1029名25歲至35歲的消費者展開的“全麥知識與購買習慣調查”顯示,85%的受訪者認為粗糧很重要,但超過九成的受訪者沒有每天吃 |
![]() |
小孩晚上夜尿多怎麼辦?
一、病理性尿頻 病理性尿頻可能是患有感染、結石、腫瘤或存在異物,以尿路感染為多。小兒尿路感染以後,每次尿量不多,但排尿次數卻明顯增加,並可有尿急、尿痛等症狀。由於疼,孩子排尿時往往哭鬧。 此外,患了尿路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