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於生長發育期的學齡兒童極易感染腸寄生蟲病,其感染率在城鎮約為80%,在農村則高達90%以上,以蛔蟲病和蛲蟲病最常見。腸寄生蟲不但奪取人體營養,影響腸道功能,削弱孩子抵抗力,而且是導致兒童營養不良和貧血的重要原因。
一、蛔蟲病該病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腸寄生蟲,以3—14歲兒童感染率最高。一般說
來,小孩感染蛔蟲後,大多數無自覺症狀,少數人可有陣發性腹痛、食欲不振;大量蛔蟲寄生可引起消化不良,厭食善饑或偏食,突出症狀為陣發性臍周腹痛,反復發作,可伴有嘔吐,少數患兒表現頑固性荨麻疹、夜間磨牙、面黃肌瘦和貧血等症狀。由於蛔蟲具有游走、鑽皮、扭成團的特點,有時會引起膽道蛔蟲病、蛔蟲性腸梗阻、蛔蟲性闌尾炎,甚至腸穿孔進而危及生命。臨床上,凡有吐蟲史或排蟲史者,糞便塗片找到蛔蟲卵便可確診為蛔蟲病。
二、蛲蟲病
該病是幼兒時期常見的寄生蟲病,通常在兒童集體機構傳播。本病的主要症狀為肛門周圍和會陰部瘙癢和睡眠不安,它也是孩子尿床的常見原因之一。找到蛲蟲很簡單,家長可在孩子晚上睡著後1—3小時(熟睡中),在其肛門附近就可以找到白色線樣成蟲(長約1厘米)數條便可確診。此外,如在孩子糞便中查到蛲蟲成蟲也可確診。一旦診斷蛲蟲病應立即給予驅蟲治療。
國內許多研究資料證實,定期驅蟲可使14歲以下兒童營養和發育狀況,包括身高、體重、上臂圍均有明顯改善。因此,兒童保健專家主張,14歲以下兒童,尤其是消瘦兒童(體重低於正常同年齡、同性別平均體重10%以上),不管有無臨床症狀,每隔半年(春季和秋季)應驅蟲一次,若孩子營養狀況較差,應先改善營養,糾正貧血,然後再驅蟲。
![]() |
應該怎樣防治新生兒溶血病
什麼情況下會發生 |
![]() |
兒童吃糖過多也是引發近視的原因之一
近視眼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中常見的問題了,尤其是都市兒童。對於這些近視的原因,一直也是醫學上在探討的問題。都市兒童生活環境復雜,吃糖過多,也是引發近視的原因之一。 導致近視的原因很多,如兒童經常看電視、看畫本、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