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越是阻攔,他越要去試。寶寶喜歡探索的精神應該受到鼓勵,他不停地觸摸各種東西,不斷地嘗試新事物,在這個過程中,寶寶懂得了事物的因果關系,也促進了記憶的發展。因此,
家長應正確對待孩子的好奇心,正面教寶寶認知事物,多鼓勵,盡量避免使用禁止語。
調查顯示,
亞洲的父母最多每天會對孩子說數百個“不”(不要動、不要戳、不要跑、不要哭、不要調皮等)。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探索精神,但是這些不絕於耳的“不、不、不”,會切斷孩子對周圍環境的認知,甚至會使孩子變得呆頭呆腦。

在這個應該獲得大量刺激的重要時期裡,“不行”、“不能”這樣的話,比任何東西更能毀壞孩子的素質,很容易形成孩子意識中的一部分,對孩子產生長久的抑制作用。這類詞的使用,應該僅限於孩子的行為會給他自己帶來危險或者會對他性格的形成產生不良影響的情況。
如果想禁止孩子做什麼事,最好的辦法是把他引向其他的玩具或游戲。
一個安全又可以讓孩子自由活動的空間是很必要的。當孩子想用剪刀時,父母應該一邊教他,一邊在旁邊看護;對於有危險的事情,可給予適當的負面刺激,如當孩子去動熱水瓶時,家長可濺一點點熱水在他手上,給他一些感性認識,或用誇張的表情和肢體動作告誡寶寶;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安全因素,將剪刀、熱水瓶、藥品等物放在孩子不容易觸摸到的地方,把容易引起寶寶誤服的東西鎖起來。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基礎上,盡量讓寶寶在動手操作過程中學習觀察和思考的本領,發展他的認知能力。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權益,請聯絡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