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霸王別姬》裡的小豆子嗎?那個不願意學戲被媽媽脫掉褲子打屁股的小娃娃。打了也不聽話,媽媽干脆剁掉他多余的六指。打孩子總是伴隨著暴力升級,很多家長奉行“如果說話有用的話,還要棒子做什麼?”也有些爸媽自诩開明家長,對小孩的火星人行為一忍再忍。打孩子是理智與情感的博弈?打小孩需要技術和方法?不管你已經是還是將會是父母,打還是不打,都一定會是個難題。
■情景·打得有理嗎
打女兒媽媽被氣哭,母女“互毆”
當事人:李欣(化名),女兒3歲
提到打女兒,李欣說自己是又氣惱又無奈。最近一次打女兒在今年7月,李欣帶著女兒回了東北老家,某天晚上母女倆去旱冰場溜冰,一直玩到9點。偏偏回家時女兒死活不肯脫下旱冰鞋,一定要穿回車裡。李欣堅持要女兒換鞋,外面剛下過雨,又黑又泥濘,萬一磕碰摔傷怎麼辦?母女倆爭執不下之時,女兒突然暴怒,赤著腳跑了出去,還專往小樹林裡鑽,李欣追上去拉,女兒拼命掙脫,拼命揮打李欣。
這個時候李欣完全被激惱了,毫不猶豫地往女兒屁股上用力打了兩下,沒想到挨打後的女兒愈挫愈勇,竟然撲上來抓打李欣,“當時我就哭了,氣得渾身發抖,一用力把女兒提到車上,鎖好車門開車回家,一路上她鬧個不停,還抓我的頭。”快到家時,李欣給老公打電話:“出事了,你快下來,我搞不定。”老公還以為出了什麼大事,趕到樓下,就看到痛哭的母女倆,還被處於暴怒中的女兒一頓亂抓。“說實話,打孩子的效果不大。”此役過後,李欣始終想不明白,那麼雷霆萬鈞的手段非但一點效果沒有,竟還遭遇強烈反抗。
<>專業建議
倒不如讓孩子自己去受挫
蓮花二幼老師姜巖:家長別輕易地把矛盾激化,開頭只是小問題,但當雙方溝通不順暢,沒有達成共識,家長也只考慮自己的態度,就不是正常的狀態。這種情況下,倒不如讓孩子去做,如果摔了就摔了,她自己就會懂得。
打屁股的效果立竿見影,但不持久
當事人:洪雪燕,女兒3歲
洪雪燕至今一共為3件事打過孩子,對家裡的保姆不禮貌,不願意與小朋友分享自己的東西以及倒車事件。“不喜歡保姆替自己收拾東西,保姆給她抹桌子,她就是不讓,大喊大叫,非要讓我來抹,氣得我打她兩下屁股;對自己的東西看得特別緊,說了多少次好東西要跟其他小朋友分享就是不聽,又打兩下屁股。”
第三次打孩子,洪雪燕說,“我們一家開車回家,女兒鬧著要坐我的位置,我的座位上沒安全帶,不讓坐,她就哭,一路哭到家。結果車到家門口,她又不肯下車,非要讓爸爸把車倒回到小區門口的某個地點,自己下車走回去。惹得我怒火攻心,上去拍了兩下屁股。”洪雪燕也承認,雖然當時拍兩下屁股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遺憾之處在於效用不持久,無論是尊重保姆、分享還是莫名其妙犯別扭,都沒有改善“打了以後繼續再犯,沒用。”
<>專業建議
過於尊重孩子會造成他性格偏執
蓮花二幼早教老師姜巖:這是因為孩子1歲多的時候家長的教育就有偏差。1歲左右是孩子養成秩序感的關鍵期,雖然需要給孩子尊重和安全感,但如果太尊重,就會導致孩子形成過於偏執的性格,動不動就大肆地宣洩。而關於分享,首先需要給孩子最大化的需求滿足,當他可以選擇什麼東西能分享,而不是處於一種拿出去就沒有的擔憂中,自然就會分享。
兒子非吃過期罐頭,說吃死他負責
當事人:盧英(化名),兒子7歲
兒子正處於調皮的年紀,與其他家長相比,盧英打孩子的頻率要高一些。“彈鋼琴馬虎,教他該怎麼彈,總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樣,左耳進右耳出,恨得你當場要扇他一耳光。”
家裡的過期罐頭正准備扔掉,偏偏被兒子搶下來,嚷著要吃,“晚上十點多鬧,我又不可能去超市給他買罐新的,告訴他吃過期罐頭會生病會死掉。你猜他怎麼回答?就要吃,吃了死掉他自己負責。你說氣不氣人?當場拿棍子敲一頓。”盧英想不通,一個7歲小孩怎麼就那麼倔。“12月份氣溫不到10℃,非要穿新涼鞋去上學,不讓穿就哭,你說你穿毛衣的天氣腳上踩雙涼鞋,這不是找病嗎?”盧英怒了,大喝一聲:“你到底還去不去上學?”結果小家伙更怒,把書包一扔:“不去了!”自然又被棍子敲一頓。
“工作壓力大,本來人就很焦慮,偏偏孩子又來搗蛋,哪有那麼多閒暇去跟他溝通,打是最直接的手段。”盧英說。
<>專業建議
讓孩子去試,試了自己判斷
蓮花二幼早教老師姜巖:越不讓孩子做的事情,他就越要做,這種反叛心理十分普遍。有個孩子非要吃屎,怎麼勸都不聽,最後他媽媽就讓他吃,之後他就再不試了。與其造成反抗,不如讓他在真實體驗中做出自己的判斷,當然,後果特別嚴重的不能試,就要想替代式懲罰。
罰孩子坐小板凳比打屁股還靈?
當事人:Coco媽,兒子兩歲半
“孩子就是這樣,他不停地來試你的底線,試到你打他一頓,他知道底線在哪裡以後,就不再犯了。”Coco媽原本是個“籐條打屁股”派,而且打兒子的效果還很好,但她出人意料地表示,現在已經放棄了打孩子的做法,“打了以後心疼,又怕孩子學會暴力解決問題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發現了更好的方法來管教。”
Coco媽的好方法一是給很寬的界限,二是坐小凳子。你想在大冷天穿涼鞋?沒問題,自己凍著了回家自然乖乖換鞋;非要喝涼水,也行,肚子不舒服下次就不敢了;想在浴缸裡玩水?一下午都可以,把皮膚泡破了疼的是你自己……萬一這麼寬的界限你還不滿足,那就對不起了,坐小板凳。“有一陣子Coco特別愛打小朋友,遇到這種事,我就把他抱到小凳子上坐三分鐘,不能干其他事,下來就再抱上去,一定要待足時間才可以。這個方法多用幾次還挺管用,怎麼也比打孩子的負面效果要輕得多。”不過Coco媽也承認,自己是個全職媽媽,有足夠時間和耐心去管教孩子。
<>專業建議
找出“打”的替代方式是可取的
蓮花二幼老師姜巖:找出“打”的替代方式是可取的,不過在強調孩子的錯誤表現時,也應該告訴他正確的方法。有時孩子打人只是打招呼、傳遞感情的方式,我們就該告訴他其它正確的與人溝通的方式。
■實操·到底怎麼打
如何將“打”作為最高級別、最後使用的懲罰手段,但行之有效,且負面影響最小?由園嶺小學二分部六年級生家長李廣如、邱紅雲,荔園小學一年級媽媽團、加洲兒童會等家長經驗談為基礎,結合心理專家戴影頻的專業建議,現整理出一份參考教材。
第一課:自測:你有打孩子的資格嗎?
1.你的情緒管理能力如何?你是個脾氣暴躁、做事著急、容易焦慮的人嗎?
2.最近你焦慮、煩惱嗎?
4.你平時和孩子的關系親密嗎?
5.你每天和孩子相處有3小時嗎?
6.你只是要求孩子聽話嗎?
7.孩子犯的錯誤,你事先講過嗎?
8.孩子所犯的錯誤,你自己有沒有也在犯?
9.你站在孩子的立場考慮問題了嗎?
結論:如果以上問題中,有一項的答案是肯定的,請再考慮一次。
![]() |
怎樣去體會兒童的尊嚴?
幼兒在成長發展過程中有一種強烈的尊重需要——對於自尊、自重和來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或渴望。這一需要的滿足與否對幼兒積極自我的確立,和諧人格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由於所處的心智階段的限制 |
![]() |
接納情緒是順暢溝通的前提
日常生活中,經常有父母喜歡喋喋不休地給孩子講道理,語重心長,苦口婆心,但孩子卻沒有聽進去,依然我行我素,為此,家長滿腹委屈,“孩子怎麼就是不理解我們做父母的苦心呢”。這種無效不足為奇,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