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吃喝拉撒都是人的本能,但若要把這幾件事干得有“規矩”,還得從小學習,男寶寶和女寶寶的訓練方式可是不一樣的。
使用便盆不同
市場上各種便盆都有,“長”得像小椅子形狀的便盆,適合女孩用,不容易尿濕褲子。男孩則適合前面有擋頭的坐便器,無論站著小便還是坐在坐便器上,都不容易尿到外面。
3歲以上的孩子,也可以使用能放在馬桶上的兒童坐便器,無論男孩女孩都適合。
訓練姿勢不同
一般來說,男寶寶在如廁訓練上所花的時間要多過女寶寶。因為女孩只需蹲坐在坐便器上即可,男孩則需要2個步驟的訓練。訓練初期,男寶寶應無論大小便,都坐在坐便器上;等他生理發育到一定程度,手腳能夠控制自如,就需要讓寶寶用最適當、最舒服的姿勢站著尿尿了。這個過程需要爸爸的指導,而且有可能出現尿濕褲子的情況,爸爸一定要多些耐心。
上了幼兒園的女孩子,可能見到小朋友或爸爸上廁所是站著的,也會好奇地站著尿,很容易尿濕褲子。這時,媽媽要告訴她,“男孩女孩不一樣,尿濕了很不舒服。”有過幾次這樣的經歷後,孩子就不會模仿了。
模仿對象很重要
對於男孩而言,模仿爸爸很重要。當爸爸去廁所時,帶著寶寶,並准確示范,為了保證不尿到便盆外,可以在便盆內放張有顏色的紙片,讓他瞄准紙片尿尿。最開始,把小便當作游戲,不要給寶寶太大壓力。
女寶寶的訓練主要由媽媽來完成,她們更喜歡使用便盆。媽媽要給女孩穿易脫的褲子,在訓練女孩小便的同時,要教給她正確的擦拭方向,尤其是在大便後,一定要從前往後擦,以防尿路感染。
訓練時間有講究
孩子能不能自如地上廁所,取決於他們動作與心智兩方面的成熟度。通常,多數孩子能在兩三歲時學會控制大小便。他們控制大小便的次序大致是這樣的:夜間控制大便———白天控制大便———白天控制小便———最後是夜間能夠控制小便。
如果2歲左右的孩子能夠通過語言、動作表示他需要大小便,那麼家長就要及時響應,開始訓練。等到白天可以較熟練上廁所後,夜間可脫掉紙尿褲,並在晚上寶寶睡不安穩或說尿尿時協助他小便。每個孩子訓練時間不盡相同,但在2—3歲逐步訓練,會大有收獲。如果滿了5周歲,晚上還不能控制小便,才能稱為“尿床”或“遺尿症”。
![]() |
如何預防百白破疫苗出現膿腫
接種百白破疫苗後,有的嬰兒有時在接種部位會出現硬結、紅腫現象,這是正常的。由於我國使用的百白破疫苗是吸附制劑,有的嬰兒在接種後2~3周在接種部位出現較大紅暈,有時還有硬結,局部出現腫脹,炎症反應不劇烈,可持續數 |
![]() |
嬰幼兒腹瀉妙招一齊上陣
嬰幼兒腹瀉是致病性大腸桿菌和腸道病毒而引起腸道消化功能紊亂的一個綜合征。以大便稀薄,便次增多,或如水樣為特征。屬中醫學“腹瀉”、“洩瀉”范疇。 未病先防 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