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坐在爸爸或媽媽的膝蓋上,一邊感受著身體和親情的溫暖,一邊心情跟隨故事中登場的人物起伏不定,隨著故事的推移亦喜亦憂,可謂是人生中最為幸福的時刻。
讀書給孩子聽,使孩子愛上讀書,其作用或許會超出我們的想象。
去年,我擔任了小學1年級的班主任,與另外兩位生活導師一起輪流負責班級的日常工作。
這兩位導師都是特別喜歡讀書的人,所以他們每天都會讀兩本書給孩子們聽。
在他們的任期結束之後,我每天也要抽出10分鐘時間來給孩子們講書中的故事。在孩子中人氣最高的是《Someko和惡魔》、《三年寢太郎》以及《這兩個人總是……》等書。
我班上的孩子也都很喜歡看書,他們會主動地去讀許多書。一些淘氣的孩子一有時間,也會捧著繪本,津津有味地看。
有不少孩子還會趁著准備午餐的空當時間裡閱讀繪本。
不過,剛開學的時候可不是這樣。
孩子們能夠自主地經常閱讀大概是從第2學期才開始的。到了第3個學期,他們就已經讀得很投入了。
我和兩位導師討論過孩子們的這種變化,一致認為這是每天給他們讀故事聽的成果,我們都感覺十分高興。
講故事給孩子聽,是讓他們愛上讀書的捷徑
上小學時,就算老師們輪換著讀書給孩子們聽,也一樣會起到良好的效果。從小時候起就能夠坐在父母的膝蓋上,沉浸在美妙的書中世界的孩子,是非常幸運且幸福的。
那麼,為什麼讀故事給孩子聽,會讓他們喜歡上讀書呢?這是因為,孩子們在聽故事的同時,也能夠感受到書中世界的樂趣。
眼睛觀賞著美好的畫面,耳朵傾聽著動聽的故事,腦海中就能夠想象出眼前所沒有的世界,這種樂趣能夠大大提升孩子們的興致。
激動並渴望地想要聽接下來的故事,那種樂趣也很值得體味。書籍能夠展現給我們一個如此快樂的世界。
很少聽父母講書的孩子,就很難體會到書中世界的樂趣。這樣的孩子,在還無法順利讀出書裡的文字之前就勉強地讓他們自己去閱讀,這樣做是無法讓他們感受到書中世界的快樂的。這種強制性的閱讀,除了讓他們感覺到痛苦之外,毫無用處。
並且,能夠閱讀並理解書中的文字,腦海中想象出書中的場景,這樣的能力並非是由孩子的年齡或者所處的年級來決定的。
因此,不可以認為孩子已經上了小學3年級,就一定要讓他自己讀書,而是應該根據孩子的需要讀書給他聽,這樣做我認為才更妥當。
出於對父母的情感依賴,大多數孩子在小學4年級以前,都會很喜歡大人讀書給他聽。而到了小學5、6年級時,如果需要,家長也可以這樣做,不是嗎?
![]() |
怎樣培養孩子的良好性格
准媽媽怎樣培養寶寶開朗的性格呢?什麼是知識、智力、情商呢?知識是人類對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認識和實踐經驗的積累。智力是人的認識能力的綜合。情商是指良好的道德情操,樂觀幽默的品性。面對克服困難的勇氣,把握幼兒的情感 |
![]() |
孩子上小學,家長排隊給孩測智商
據說,應聘世界500強公司要測智商。而幼兒園升小學、小學升初中,每年的五六月份,鄭州都有不少家長到醫院給孩子做智商測試。 說起原因,有的家長自認孩子是神童;也有的家長是想找到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對智商測試的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