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兒童心理 >> 孩子為何在學校受委屈後不告訴家長

孩子為何在學校受委屈後不告訴家長

  很多小學生在學校被挨打、受欺負之後,往往沒有回去跟家長說,而是憋在心裡。按理說,孩子在受委屈之後都會第一時間去找父母傾訴,這種把委屈憋在心裡的情況,到底有著怎樣的隱情呢?了解了事情的原因,我們才能更好地做好預防。

  孩子不願意把事情告知家長的原因,大體可分為以下幾種:

  1、孩子沒覺得有多嚴重

  同樣的事情,不同的人的認識也不一樣。老師打罵學生,同學打罵同學,家長當然會覺得不應該,覺得很嚴重,因為“窺一斑而見全豹”,這樣的行為反映一個老師、一個班級的整體素質,反映師資的質量和教育機構的管理水平。但孩子看來,打罵行為是具體的一次,即使多次,也是有數的,孩子還不能從具體事件分析事件的性質,不會做歸納總結,得出某個結論。因此,具體的事件孩子會忍,能接受,認為過去了就行。

  2、家長的教導

  大多數家長都認為,孩子到了學校就應該聽老師的,老師都是正確的。孩子當然會記得,因為老師同樣會這麼強調,天天強調。於是,孩子會把老師當做最高標准、最高典范。只要是老師說的、做的,那一定是正確無比的,這其中包括老師的打罵和懲罰。

  3、孩子的社交需要

孩子為何在學校受委屈後不告訴家長

  孩子打人和被人打,是社交的常見行為,沒經歷過這些的孩子學不會正常的社交。我們常常會發現孩子喜歡跟大些的孩子玩,因為能得到指導,有機會模仿。大的打小的,能讓小的知道,孩子之間需要確立“秩序”,打罵和威脅也是方式之一。孩子跟不同孩子交往,有大有小,受大孩子的欺負,轉而欺負一下年齡更小的孩子。如此,孩子知道如何跟更強的同學相處,如何跟弱者相處。一個班級,總有弱小者,有些孩子容易被欺負,有些孩子則不然,原因就是社交能力有差異,跟家長的教導,甚至教唆有關。

  4、來自老師和同學的威脅

  孩子還要在學校學習,如果告訴了家長,那麼以後的日子可能就不好過了,因此,面對來自老師、同學的威脅,孩子在兩害相權取其輕之後,為了還能在學校呆下去,他們就會選擇不告訴家長。

  5、不願再提讓自己害怕的事

  同樣的事情,即使同樣會對孩子和成年人造成影響和傷害,但效應並不相同。對孩子的傷害,常常是當時的影響。不像成年人那樣,是持續的,很難減弱和消除。因此,孩子確實更容易遺忘那些不快,甚至是悲傷。再次傷害來自於再次提及,而不是第一次的延續。所以,孩子們不願意提及過去的那些事情,以免再次造成不快和恐懼。當別人詢問時他們就不願意回答,更不願意自動提及。

  家長永遠是孩子堅強的後盾。但在學校時,面對老師、同學,孩子肯定要學會獨立處理自己的事情,家長對學校的事情往往是鞭長莫及的。基於這樣的考量,孩子很多時候在學校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也只能自己解決,而不會選擇告訴家長。如果選擇告訴家長,雖然能解決一時的困境,但以後說不定會受到更加不公的對待。所以孩子會更傾向於自己解決或尋求伙伴的幫助,而不會告訴家長。了解了小學心理的這些狀況,家長就可以據此尋求解決之道。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青少年叛逆期

雖然這經過實踐檢驗的經驗教訓是處世良藥,但卻忽視了孩子的感受,孩子並不樂意接受這良藥的苦味。如果強加於孩子身上,也許並不一定利於行。  弟弟就曾明白地和我說過:其實道理他都明白,是是非非他也判斷得差不多,也知道

孩子吃錯了藥如何急救

如果寶寶誤服的是普通的副作用小的藥物,家長可對寶寶使用催吐法。如果寶寶吃下的藥物劑量大且有毒性,或副作用大如誤安眠藥等,或是腐蝕性較強藥物,則應及時送往醫院治療,切忌延誤時間。  孩子有時會把帶有糖衣的藥物當成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