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上界定的表現有:

1、孩子突然變得情緒低落、沉默少語、有時無故哭泣、易忘事、喜獨處、經常自責。對平常喜歡的活動也不再有興趣。嚴重者可有自傷沖動。
2、行為上的改變:行為與過去判若兩人。過去很聽話的孩子忽然變得好頂嘴、不聽話、表現易激憤和沖動。厭學、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與同學的關系逐漸疏遠。
3、軀體上的改變:孩子在軀體方面可表現出食欲減退,頭痛,胸悶,腹痛,乏力。
成因
在當前醫學界,兒童抑郁症的誘因有以下幾種認定:
1、失去父母的關愛。一些大的家庭動蕩會給孩子纖弱的心靈蒙上陰影。
2、受蔑視和拋棄,心理長期自卑,抑郁成疾。
3、家族中有抑郁症病人,遺傳因素導致發病。
家庭環境是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發生的重要因素。
兒童抑郁症治療方法
兒童抑郁症的治療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藥物治療,一種是心理治療。
藥物治療
兒童抑郁症藥物一般10~12歲以上方可使用。對學齡前兒童一般推薦用藥,對減輕緊張等症狀有良好的效果。同時還有較好的鎮靜、睡眠作用,主要藥物包括阿普唑侖、氯硝西泮、氟西泮等。抗焦慮藥副反應較輕,但需要經常反復使用者最好不要長期單一用藥。
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在兒童抑郁症中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常用的有支持性心理治療、行為矯正治療、認知治療和家庭治療。支持性心理治療使用較普遍,治療前要熟知患兒的情況,並建立起信任的關系,對患兒所表現的困惑、疑慮、不安、發脾氣、沖動和痛苦給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同情他們,在此基礎上勸導、鼓勵、反復保證以減輕患兒的懷疑、恐怖、焦慮緊張和不安。行為療法以“刺激一反應”的學習過程來解釋行為,並可使行為朝預期的方向轉變或恢復到原來的正常行為。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behav—joraltherapy,CBT)對輕中度抑郁症療效確切,明顯優於安慰劑,且療效持久。家庭治療是患兒和家庭成員共同作為治療的對象。情緒與行為模式既與先天遺傳因素有關,同時也是後天獲得,兒童既接受父母或祖輩的遺傳素質,若在後天仍然受到他們行為模式的影響,那麼只是依靠一時的藥物治療是難以痊愈的。另外,家庭成員間的關系、養育的態度及家庭出現的種種問題都可能成為影響治療的因素。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臨床各科醫生應學會認真傾聽,建立良好的關系,提高患兒對醫生的信任,就能夠提高對治療的依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