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兒童心理 >> 培養“自律,自覺”孩子必須依循這些兒童心理學和環境學

培養“自律,自覺”孩子必須依循這些兒童心理學和環境學

  森巴說:育兒這件事向來沒有統一的方法,所謂“因材施教”,就是要具體環境具體分析,根據每個孩子不同的心理發展特點和環境來調整教育方式方法。

  要培養“自律,自覺”的孩子,父母必須根據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來施教,父母必須了解孩子心理發展的不同階段,采用的教育方法要符合每個年齡段孩子的心理特點。

  我把幼兒常規發展的心理發展從兩歲開始簡單分為三個階段,兩歲之前的孩子很容易建立規則,只要生活規律固定,父母溫柔的堅持生活規律,基本沒有什麼困難。(溫柔堅持是蔡氏教育法其中之一,意思是成人溫柔地堅持正確的方法)

  第一個階段是懵懂期,兩歲到三歲半左右的那些孩子就懵懵懂懂,懵懵懂懂就是孩子沒有思維的判斷能力,不會思考深層次問題,完全是憑感覺、憑生理直接感受的行為反應。這階段的孩子是為了證明自己是獨立個體而需要自主權,所以表現很不聽話。例如喜歡按遙控,喜歡丟東西等。懵懂期的孩子只要你滿足了他的自主需要,同時給予安全感和關愛,他就會按照環境暗示建立常規。

  第二個階段是無意識的反叛期,大概是三歲半到五歲左右,這階段孩子開始上幼兒園,面對新環境的適應困惑,所以會延續了之前的反叛行為。同時為了表現自主意欲,於是往往為了反對而反對。

  第三階段是選擇性反叛期,大概是五歲之後,這時候的孩子是根據內容來選擇聽不聽話,對自己有利的就聽,沒有好處的就不聽。以下會介紹針對不同階段孩子的特點和教育方法。

  一.“自律,自覺”的基礎是安全感

  要孩子遵守規則首先需要有安全感,什麼是安全感?大人往往有兩個誤區,第一個誤區是以為多陪伴就是有安全感,於是有些媽媽幾萬塊錢的工作也不做了,做全職媽媽每天跟孩子一起玩,天天看著他,但孩子不一定有安全感,他有的可能反而是監視感。孩子需要空間,不是說媽媽花很多時間盯著他,他就有安全感,你想想,如果你家裡另一半天天盯著你,“怎麼樣啊,吃飽了沒有?”“休息好不好?”“睡的好不好?”這樣你不但沒有安全感,可能反而會感覺到很大壓力,就像有人盯著你一樣。

  所以給予孩子安全感、關愛感是有技巧的,對於孩子來說,怎麼才是安全感?首先是他需要見到你的時候能夠見到你,他見到你跟你見到他這兩件事是不對等的,很多大人搞錯了,其實是他見到你他就放心,他不一定想被你盯著。是孩子有安全感,不是讓大人有安全感,當他感覺到想要你的時候就能找到你,當他不要你的時候,大人就別在他面前走來走去。很多大人經常犯的錯是經常圍繞孩子問長問短,孩子不需要大人的時候大人就出現,當他需要大人的時候反而不出現。

  二.溝通不要局限語言,應該更多肢體動作和環境暗示

  第二個誤區是溝通方法不正確,運用過多的語言,過少肢體接觸。當孩子還是嬰幼兒時候,大人的面部表情要豐富、笑容要親和、眼神要像會講話一樣、手要經常輕輕的撫摸孩子,這些都是讓嬰兒產生安全感的方法。和這階段孩子交流,大人講話的語氣應該讓孩子感覺節奏很輕快、很舒服,如果大人的動作肢體語言緩慢就能夠讓孩子覺得很安全。

  當孩子開始能講一點語言的時候,大人盡量不要用支配性語言,例如“你的腿趕快放下來”,還是幽默的說“我知道腿放下來很舒服,媽媽也想這樣做,不過媽媽是淑女,淑女不會這樣做”。

  盡量用同理心的語言取代支配性語言能夠讓大人盡快跟孩子建立感情,因為這樣孩子才知道“大人理解我的感受”,這種感情傳遞不一定用語言,大人可以適當的時候拍拍孩子的身體,傳遞眼神,抱一下,孩子就越能感受到你的關愛。

  三.環境暗示,育兒神器

  建立感情後,環境的暗示也很重要,什麼叫環境暗示?環境暗示就是不直接命令孩子,利用環境產生行為暗示。舉例,當孩子小的時候,吃飯時都是孩子先吃,然後大人再吃。到孩子兩歲了,能夠自己吃飯了,在飯桌上隆重的為孩子擺一只碗、一把勺子,“兩歲了,可以坐到桌子上一起吃飯了”,然後就不用管他了,當大人不管他,他看到你們每個人都拿著碗子自己吃,正常孩子都會模仿大人,拿起飯碗自己吃,最重要的是別管他,只要這個孩子在這個環境建立了充分的安全感,他會接受環境的暗示,在環境暗示中建立常規。

  但如果你說“兩歲了,該自己吃飯了”,這樣一說,孩子可能反而不吃了,因為你破壞了游戲規則,不是環境暗示,而是直接命令,這時候就不是自己吃飯還是喂飯的問題,而是“我聽你還是你聽我”的斗爭。

  四.大人不在,孩子可能更會遵守規則

  我有一次到幼兒園看到一個插班生,面前桌子上放著幾塊積木,但手夾在大腿中間不動,坐著發呆,其他孩子都在玩,他呆呆的坐著,沒有人去關心他的感受。我過去拿幾塊積木,在他面前擺弄,一開始他沒注意,後來用眼神參與,我用肢體引領他的眼睛,他的眼睛就跟著我的動作,然後我就抓到他的注意力了,他開始用他的積木模仿我的游戲。

培養“自律,自覺”孩子必須依循這些兒童心理學和環境學

  這時候我就離開,留空間給孩子,很多大人這時候可能會跟孩子說“你應該怎麼樣、應該怎麼樣”,但我選擇離開,幾分鐘以後回來看看,這個孩子已經很專注的進行游戲。

  通過這個例子說明關心不是語言的,是要用心去關心孩子,我看到孩子在那邊發呆,過去關心他,知道他對這個地方沒安全感,首先要讓他有安全感,如果我一個陌生人突然過去跟他打招呼,會讓他更不安全,但這是絕大部分老師可能會做的,我敢說一百個老師,至少九十五個老師看到這個孩子都會說“寶貝,叫什麼名字啊,來玩這個”,這樣反而讓孩子更恐懼。

  我很清楚怎麼樣能夠讓孩子有安全感的自然參與,我知道這個孩子需要的是引領,讓他敢於去玩,我在他面前支持他,在他面前玩給他看,我沒有跟他說“我叫什麼名字”,我一句話都沒有講,但孩子首先是用眼睛參與,然後最重要的一步是我要離開,如果我不離開,孩子會有壓力,我走開,留空間給他,讓他繼續玩,孩子就會在安全感基礎下,跟隨這環境暗示遵守規則進行活動。

  五.孩子故意跟你對著干,可能就是為了追求更多的心理安全感

  正常情況下,在四歲之前,大部分孩子的常規都能建立起來,但如果周邊的環境暗示不充分,愛和安全感不夠,孩子就會故意跟你對著干,或者故意搗蛋,其實就是為了追求更多的心理安全感。

  心理安全感有兩個極端,一是太多愛,太多大人主導的關愛是壓力,孩子會想逃避,讓大人別再管他。另外一種是大人過多支配孩子,孩子就反抗,跟大人對著干。

  我的觀念是給孩子的關愛度的份量要適當,這樣才能夠建立孩子不偏不倚的心理素質。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質後,就需要為孩子周圍環境設計明確的常規暗示。

  建立孩子常規環境的元素必須是一致性,因為只有通過長時間環境要求的一致,才能夠塑造孩子遵守常規的行為習慣。所以環境暗示的要求是:一、清晰性,二、一致性,三、重復性。天天都一樣的,孩子很快就建立習慣,如果是周一三五這樣,周二四六那樣,孩子根本沒有辦法建立習慣。

  六.父母為孩子建立歸屬感的方法

  讓孩子對家庭產生歸屬感很重要,父母首先是一定要關心孩子,關心孩子就是要讀懂孩子的心,知道他的感受,比如說有一次我家孩子回來,腳上有一條很深的傷痕,我老婆跳起來問怎麼了,但是兒子輕描淡寫的說“沒事兒,滑板時從樓梯摔下去了”,我老婆說“趕快送醫院”,兒子有點不高興,說“沒事,沒事”。

  等我老婆走了,我跟兒子說“挺好玩的哈”,兒子說“對啊,是挺好玩的,一下子滑下來確實很刺激,不過還是有一點痛”,我說“爸爸幫你消毒,以後小心一點,你受傷爸爸媽媽都會很擔心”,如果是我老婆的話,她會說“有沒有搞錯啊,自己不會照顧自己,萬一斷了怎麼辦?趕快送醫院”,誰的話可以聽進去?肯定是我的,因為我的說話體現了理解和關心而不是責備。

  所以父母對孩子最重要是關心,比如說在外面集體活動時候孩子不敢上台表演,不要跟他說“上去啊”,這樣是沒用的,應該說“上去不容易的,很緊張呢,不怕,做一做,到你可以的時候告訴媽媽”,用心去關心、感受孩子。

  第二個是信任,信任是“我相信你會堅持做好”,不等同“你一定會做好”。父母不要用質疑口吻問孩子“行不行啊你?”一定要相信你的孩子會堅持做好。有一天我跟朋友吃飯,他說他兒子在考試,明天要考物理,他發信息問他兒子“考試考的怎麼樣?”他兒子回信息說“還行吧,不過明天考物理就沒什麼信心”。猜一猜我這個朋友是怎麼回的信息?他說“我們暑假好好補課”。明天考試,你就跟孩子講暑假好好補課,表示你覺得你孩子不行,就像打仗一樣,將軍帶兵打仗,對士兵說“敵人好厲害,不要怕,萬一死了我會好好安葬你們”,哪兒有這樣的呢?一定要相信、信任你的孩子可以,一定能做到。

  但一定要給他多次的機會,前面一兩次做得不對很正常,我知道只要你努力一定能做到,你不斷相信孩子,孩子就可以,一定要記住,三十多年接觸孩子的經驗讓我很相信一句話,孩子是說出來的,你說他可以他就可以,你說他乖他就乖,你說他是什麼樣他就是什麼樣。

  第三個是支持,就是在你必須出手的時候幫他一下,最好是在背後幫,不要搶功,要低調,要讓孩子不知道,還覺得是他自己做到的,做父母的一定要在後面幫孩子,做一個默默的支持者,需要時才出手,還不要讓孩子知道是你出手的,如果他知道是你幫他的,他就沒有信心了。

  森巴說:育兒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爸媽不僅要了解基礎的兒童心理學,還要舉一反三,根據自家孩子獨有的特點再改進具體方法。想必每對父母都已經修煉出對付自家娃的一套絕招,再加上蔡博士的指導,是不是對帶娃這件事更胸有成竹了呢?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多抱抱孩子有助於他們心理成長

怕養成抱癖,在嬰兒長到2個月時,大多數的媽媽都盡量不抱嬰兒。她們把房間整理得漂漂亮亮,擺放許多玩具,就是為了讓嬰兒養成在床上老實睡覺的習慣。因此,除了吃奶、洗澡之外,就盡量不抱嬰兒。然而,這樣做的結果是嬰兒的運

哪些食療方可治療兒童肥胖

這麼一個富貴病讓不少媽媽煩惱不已,小兒肥胖症。  方一  藥物組成:二丑30克,薏苡仁30克,赤小豆30克,大貝20克,大黃10九,月石10克。  適應證:肥胖症  用法:上藥共研為細末,過篩,每次1-5克,每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