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你,快帶我回家,我不要看醫生……""救命啊,媽媽",在兒科門急診醫生幾乎每天都會碰到一些"恐醫症"的患兒。每次看到孩子們苦苦哀求離開醫院的淚眼、拼命反抗的神情,都讓人特別心疼。這不由也引發思考;到底是什麼讓孩子們怕看醫生?
其實,怕看醫生往往是因為孩子以往的經歷或聽大人講過吃藥打針、化驗的痛苦所致。因此,成人平時要注意對孩子進行教育,使他們了解生病看醫生、打針吃藥是治療疾病的必要方法,切忌拿類似"要是不乖,就帶你去醫院打針!"的說法嚇唬孩子,增加孩子對醫護人員的抗拒。
一旦孩子生病又拒絕看醫生,家長們不妨試一試以下方法:
1、給孩子樹立一個勇敢的正面形象。
如請看過醫生且表現勇敢的孩子現身說法,使孩子的思想感情和注意力沉浸在故事情節中,對這些形象產生學習和模仿的願望,從而把看醫生的可怕,在心理上消除或降到從屬地位,然後及時地把這些形象和孩子自然聯系起來,用鼓勵的方法使模仿的要求變為孩子自我表現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孩子是能夠接受醫生治療的,也可以忍受打針吃藥的痛苦。
2、模擬看病。
可以給孩子買一個醫生看病的玩具醫藥箱,有注射器、聽診器、盤子等。平時在家時,親子之間或小伙伴之間經常玩一些醫生看病的游戲。讓孩子覺得看病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這個游戲可以讓孩子了解並熟悉看病過程,了解了自然就不怕了。
3、看病前,要對孩子實話實說。
告訴他看醫生能使他快點好起來,簡單解釋看病的過程,實事求是地回答他的所有問題,對於各種檢查,疼就是疼,不疼就是不疼。對孩子講真話,讓他有一定的思想准備,表現自然會好一些。
4、利用孩子思想幼稚的特點,使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其他方面。
可以提出看醫生,然後看書、玩娃娃等,這樣孩子的注意力就集中到選擇書或娃娃上了,看醫生無形中成為不成問題的事了。
5、家長鎮靜,寶寶放松。
孩子有病,全家人都很焦急,但依然要從容自信地安排好一切,父母的平和鎮靜,讓孩子放松。否則,家長的緊張慌亂不但容易丟三落四,不安的心情還會傳染給孩子,讓孩子惶恐不安,另外,去醫院看醫生不必興師動眾,全家人前呼後擁,這樣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以為看醫生是了不得的大事。讓孩子感受到生病去看醫生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對孩子強制性打針、吃藥,那麼更會對孩子造成極大的傷害,加深對醫生的恐懼感。
![]() |
炎炎夏季,你的寶寶去游泳了嗎?
一、游泳時間長不能證明寶寶身體好 很多家長認為,寶寶游泳時間的長短證明了寶寶體力的好壞。 其實,寶寶的游泳時間並不是越久越好,最好能循序漸進,第一次10分鐘就可以了,然後可根據情況每次適當延長至15~20分 |
![]() |
寶寶一生中必須接種的疫苗
寶寶一生中應該接種的疫苗,首先是一類疫苗,這是必須接種的,可以通過五種疫苗預防七種疾病。卡介苗可以預防肺結核;脊髓灰質炎疫苗預防脊髓灰質炎;白百破疫苗,預防白喉、百日咳、破傷風;麻疹疫苗預防麻疹;乙肝疫苗預防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