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寄生蟲病在小兒時期並不少見,其中蛔蟲病是最常見的一種。過去蛔蟲感染率在城市高達70%,農村更高到90%以上。隨著衛生條件的改善,寄生蟲病確實有了明顯的下降,但是近年蛔蟲的感染率在城市仍有20%左右,在農村40%左右,而蛲蟲的感染率還要高一些。
不少家長認為蛔蟲及蛲蟲病是常見的病,無足輕重,當孩子面部出現“蟲斑”、夜間磨牙或有腹痛時,常自選驅蟲藥給孩子服用,有的不見大便中有蟲驅出,反復用藥。然而驅蟲藥的選用是有講究的,用法不當可能發生嚴重的毒副作用。
常用的驅蟲西藥
過去常用山道年驅蟲,但其毒性較強,不宜在體內久留,常與瀉藥同用。由於對成蟲僅有麻痺作用,對蟲卵沒有殺滅作用,排出體外後造成再傳播,故目前已不用。
近年用的驅蟲藥苯咪唑類藥有廣譜的驅蟲效果,它可干涉寄生蟲體內代謝,從而影響其生存能力,並對蟲卵發育成幼蟲有抑制作用。給藥後不需同時服用瀉藥,在服藥後的2~4天可見到蟲體排出。
目前常用的苯咪唑類有三種,即左旋咪唑(又稱腸蟲淨)、甲苯咪唑(又稱安樂士、驅蟲康)、阿苯達唑(又稱腸蟲清)。以上三藥雖然副作用不大,但也會引起惡心、嘔吐及腹痛。近年發現個別病人服以上藥後10~40天會出現精神神經方面的症狀,如頭暈、情感淡漠、頭痛,甚至抽筋、癱瘓,稱為腦炎綜合征。因此有咪唑類過敏史或家族過敏史的小兒不宜服該藥,而對其他藥物有過敏的也要慎用。最好在醫師指導下用藥,不要自行購買服用。
常用的驅蟲中藥
1、使君子
是常用的中藥驅蟲藥,所含的使君子酸鉀對蛔蟲有麻痺作用。由於味甜,小兒易接受。一般可炒香後嚼服,每天每歲1粒半,總量不超過20粒。要注意不能過量服,否則會引起呃逆、嘔吐、眩暈等反應。
2、苦楝根皮
可麻痺蛔蟲,效力比使君子更強,可單用煎湯服,也可制成糖漿服。小兒用量為6~12克。少數患者可引起頭暈、惡心、腹痛、嘔吐,甚至肝功能異常,所以對有肝髒疾病的患兒不宜應用。
3、槟榔
能殺滅多種腸道寄生蟲,並有輕瀉作用,使蟲體易排出。與南瓜子一起應用,驅絛蟲效果好。常用6~12克。服用後可能會腹瀉、多汗。
4、貫眾
對蛔蟲、蛲蟲有驅除作用,常與其他殺蟲中藥配合應用。除了驅蟲外,還有清熱解毒作用,可以治療風熱感冒和便血。常用10~12克。
5、雷丸
主要用於蛔蟲和絛蟲。所含有的雷丸素是驅蟲的主要成分。因雷丸素不耐熱,只能做成丸劑或散劑服用。每次3~6克,研粉吞服。
6、烏梅丸
以烏梅為主的多種中藥組成,對陣陣腹痛伴有嘔吐的膽道蛔蟲症有效。每次10克,一日2次。
![]() |
三個觀察細辨別 幫助你看清楚兒童流感
其實,兒童感冒要重視,民航總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王紅主任在訪談中提到,區分兒童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也是非常重要的。兒童流感不重視,可要出大問題。秋冬感冒多發,寶寶一旦感冒了,通過三觀察、細辨別,就能揪出寶寶感冒的 |
![]() |
“扁豆止瀉方”巧治寶寶的腹瀉
夏季天氣炎熱,空調常開,小兒受涼後容易低燒腹瀉、食欲不振。這裡,推薦一味名為“扁豆止瀉方”的小驗方,可有效緩解病症。 “扁豆止瀉方”選材很簡單,就是白扁豆。白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