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兒可正常長大成才
糖尿病常被認為是成年人的“專利”,實際上,兒童甚至新生兒也會患糖尿病。為此,今年11月14日聯合國確立的首個糖尿病日主題被定為“糖尿病與兒童青少年”,旨在提醒人們關注糖尿病對兒童青少年健康的影響。
兒童所患糖尿病多以1型為主,主要由體內胰島素絕對缺乏,致使葡萄糖、蛋白質及脂肪代謝紊亂而造成,其主要特征是長期高血糖。雖然1型糖尿病會伴隨患者一生,但專家指出,如果進行系統有效的治療,控制好血糖,延緩並發症的發生,糖尿病患兒完全可以像正常兒童一樣長大成才,和正常人一樣生活和工作,壽命也和正常人沒有差異。
據國外媒體報道,在國際體育界,有一些1型糖尿病患者跻身優秀運動員之列。例如,加拿大賽艇運動員克裡斯·賈維斯就是一名1型糖尿病患者,他將代表加拿大隊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會。
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兒科教授威廉·坦博雷恩指出,在20世紀80年代,兒童糖尿病還是令人恐懼的疾病,腎病等並發症經常過早出現在患者身上,但隨著對1型糖尿病認識的加深和胰島素泵等先進技術的出現,1型糖尿病的控制和治療效果顯著改善。坦博雷恩介紹說,他所研究的上千名美國1型糖尿病患者都沒有出現早期並發症。
11月14日,大慶龍南醫院住院二部多功能廳熱鬧非凡,上百名市民和醫務工作者共同為防控糖尿病在積極行動。今年11月14日是第17個“世界糖尿病日”,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世界糖尿病日”正式更名為“聯合國糖尿病日”,單純的學術行為已經上升為各國的政府行為,防治糖尿病更受關注。
專家:子女可預防遺傳性糖尿病
“糖尿病不同於一般的遺傳病”,鄭州大學醫學博士呂玉民說,糖尿病遺傳的是易感性,也就是說這些人比別人容易得糖尿病,如果後天不注意就極有可能得糖尿病。
糖尿病的病因截至目前依然不明,但可以肯定該病有遺傳因素的參與,同時與後天因素有關。正常人患糖尿病的幾率為1%至5%,但糖尿病病人子女的患病幾率則為8%至10%,由此可見糖尿病確實存在著一定的遺傳因素。
雖然遺傳因素在糖尿病的發生過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活動量日漸減少,大量高熱量食物的攝入導致肥胖,繼而造成胰島素分泌缺陷和胰島素抵抗,這是導致當前糖尿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的主要原因。
即使父母患有糖尿病,如果子女注意預防,那麼患糖尿病的幾率也會大大降低的,因此,糖尿病病人子女也不必過於擔心。同樣,即使父母沒有糖尿病,但如果不注意預防的話,子女照樣會患糖尿病。
對於糖尿病病人子女應當如何正確預防,李昌祁主任說,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做到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其次,要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一次巨大的打擊就有可能誘發糖尿病,因此要生活上潇灑一點、經濟上糊塗一點。
專家提醒:外部因素是兒童糖尿病致病主因
“兒童患糖尿病雖有糖尿病遺傳基因的作用,但更主要的原因是脂肪攝入高、缺乏運動以及學習壓力大等外部因素。”大慶龍南醫院內分泌科李昌祁主任說。
大慶龍南醫院日前舉辦的國內首家“糖尿病社區大學”大型義診活動上,李昌祁主人介紹說,目前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已占全部糖尿病人數的5%,並且每年以近10%的幅度上升。
以往14歲以下的兒童糖尿病患者基本上是1型糖尿病。而今,兒童2型糖尿病患者,特別是有遺傳傾向的肥胖兒童中2型糖尿病患者的增加尤為明顯。
李昌祁說,預防兒童糖尿病關鍵是改變生活方式。要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高熱量、高脂肪食物不宜過量攝入。漢堡包、油炸食品、含糖飲料、各式果糖、巧克力、花生、奶油蛋糕等也不宜過量進食。食用新鮮蔬菜、水果、瘦肉、魚類和雜糧則是保證人們健康的重要條件。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它是因先天性或後天體內胰腺分泌胰島素缺乏,或因胰島素功能失調所致。這種功能失調導致血中葡萄糖濃度增高,從而危及體內很多系統,特別是對血管系統和神經系統影響最大。糖尿病危害巨大,主要是其嚴重的並發症和高死亡率。資料顯示,糖尿病是造成下肢截肢和成人新發失明的首要病因。糖尿病患者發生冠心病、腦卒中、尿毒症、失明的危險性高出普通人數倍。
![]() |
兒童心理焦慮症概述
焦慮是兒童期較常見的心理障礙之一。患兒主要表現在對外界細微的變化過於敏感,煩躁不安,擔心害怕,感情脆弱。這類兒童還時常伴有睡眠障礙,做惡夢、講夢話、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腹痛及多汗、頭昏、乏力等身心症狀。兒童心理 |
![]() |
乘車時候 不要讓孩子受傷
現在很多爸媽以為寶寶出行汽車代步最安全。其實,對於生理機能和反射神經尚未完善的寶寶,一旦乘車途中發生意外,幾乎不具備應變能力,很容易受到意外傷害。面對這些,爸媽到底又該做些什麼呢? 隨著汽車在我國家庭的普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