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喜歡吃奶嘴
這是最常見的原因,大多數的母乳喂養的寶寶都會碰到這樣的問題。在我們滿足地喂著寶寶的同時,往往沒有料到讓他接受奶嘴是這麼困難的一件事情。
2、不喜歡奶粉的味道
嬰兒已習慣了清新淡雅的母乳,而配方奶卻帶有一股奶腥味,敏感的寶寶不能很快適應,因而拒食。
3、喂奶方式不對
因為奶瓶的角度不當,壓到舌頭,使寶寶喝不到奶,最好將奶瓶以45度角輕放到寶寶的嘴裡。
4、注意力分散
有一些好奇寶寶,只要周圍有聲響、有人走動,就停止吸奶,顯然其他事情對他說來,比吃奶有趣多了。
5、生理性厭奶
通常在寶寶四~五個月大左右,就會開始進入所謂的“生理性厭奶期”,而開始“排斥”喝奶。常見的情況是,寶寶喝喝停停,有時還唧唧咕咕發出聲音。它的特征是孩子正常發育,活力很好,只是奶量暫時減少,通常一個月左右就自然恢復食欲。
6、病理性厭奶
慢性疾病:先天性心髒病、代謝性疾病及腫瘤,長期消耗較多熱量,但患者卻因貧血或血氧不足而食欲減低,這樣的嬰兒不能訴說哪裡不舒服,父母所能觀察到的就是臉色不好、活力減低、食欲不振。這些孩子需要長期的醫療照顧,不只針對潛在的疾病,也要提升營養才能正常發育。
急性感染:急性咽喉炎、鵝口瘡,造成口腔疼痛,使寶寶食量突然變少。急性呼吸道感染,導致鼻塞,寶寶吸奶時無法換氣,也會厭奶。還有急性腸胃炎,尿路感染造成腹痛、發燒,孩子會哭鬧不安。
敗血症:最嚴重的厭奶狀況,是敗血症的嬰兒。人體在兩歲之前,免疫系統尚未成熟,任何一個部位的感染,例如肺部、中耳或腎髒,由於白血球把關不嚴,無法將細菌局限在原發部位,細菌可能藉血液循環擴散出去,並發全身性的感染,稱為敗血症。
這時寶寶會煩躁不安,或昏昏欲睡,不愛活動、呼吸急促或喘息,體溫可能發燒也可能反而低於正常、奶量銳減或嘔吐、腹脹。
如果屬於病理性厭奶期,那需要即可送醫,請醫生診斷,治療。
![]() |
小兒急性支氣管炎的家庭護理
急性支氣管炎,是小兒常見的一種呼吸道疾病。本病常繼發於上呼吸道感染之後,也常為肺炎的早期表現。也有的是小兒急性傳染病如麻疹、百日咳、傷寒、猩紅熱等疾病的早期症狀或並發症。 急性支氣管炎,由各種病毒和細菌或二者 |
![]() |
醫生建議80後父母應該多抱抱孩子
近年來,感覺統合失調症成為兒童心理中的熱門詞匯,在現實生活中,它具體表現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好發脾氣、挑食等。記者在婦幼保健中心見到了幾位寶寶正在積極鍛煉,據悉,6至12個月正是寶寶學爬、學走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