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知識 >> 預防護理 >> 養生 從少兒時期開始

養生 從少兒時期開始

  (一)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是指對自出生至幼童期兒童進行的適時而恰當的教育與訓練。包括德行教育與健康心理的培養、智力開發、健康教育和美學教育。早期教育應當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 全面發展 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健康的心理寓於健康的身體,身體不好勢必影響智力的發展,而且易於形成自卑、軟弱、驕矜、孤僻等不良習氣。智力的發展,能增加幼童的信心,有助於知識水平、思想品德和體質的提高。良好的品德與個性,可激發幼童學習、鍛煉的自覺性和踏實刻苦的精神。美育可以促使正確人生觀和世界觀的萌發與形成,使生活豐富多彩,充滿情趣和愉快,從而促進智力發展和身心健康。在教育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四者兼顧,相互促進,相互滲透,使孩子的身體與心理得以統一和諧地發展。

  2 適時恰當 《顏氏家訓·勉學》說:"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以後,見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明代醫家徐春圃於《古今醫統·嬰幼論》提出:"凡嬰兒六十曰後……便當誘其正性"。現在一般認為,教育要從孩子出生的第一大開始,在三歲以前進行智力開發更為重要。一是要抓關鍵期教育。關鍵期是幼童發展的"最佳期",即在某種潛能相關的器官系統發育成熟前的快速構成期和生長階段。在關鍵期內,幼童的學習興趣大、速度快、掌握牢固,可獲得最佳學習效果。一般而言,2~3歲是兒童口頭語言及計數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出生到4歲是形狀知覺發展的關鍵期;4~5歲是開始學習書面語言的關鍵期;5~6歲掌握詞匯能力發展最快,又是數概念發展的關鍵年齡。教育與訓練的內容與要求,應與幼童成熟的程度速度相適應。五、六歲以前的孩子,一般不宜進行大量的識字與計算活動。適時與恰當的早期教育,可以獲得最佳效果。教育過早過深有損孩子的健康,亦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教育過晚過淺,會推遲、耽誤甚至阻礙幼童的成長發展。要把握適時與恰當,必須注意個體間在成熟速度上的差異,要父母和師長敏銳、精細的現實與判斷,或做幼童生理、心理發展測定。

  3.方法合理 早期教育的方法必須適合幼童生理、心理發展的特點。

  (1)堅持正面教育 徐春圃指出,對兩個月的嬰兒"便當誘其正性"、正是強調早期教育宜采用正面教育。幼童天真幼稚,情緒不穩,是非觀念不清,對自己的言行不善於控制。但是,他們求知欲望強,好奇好問,勇於探索,可塑性大,容易先入為主。堅持正面教育、積極引導的原則,可以使孩於從小學會抵制社會、生活環境中不良因素的侵蝕,使孩子的體力、智力、情感、意志與道德向健康方向發展。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熱愛集體、熱愛勞動、遵守紀律、團格互助的思想品質、開朗活潑的性格和勇敢沉著的精神。要盡可能地為孩子們選擇良好的影響,以師長的表率作用影響之,用英雄、模范的思想行為感染之,不要讓孩子看凶殺、恐怖、武打等電視、電影、錄像和畫片。無論進行哪方面的教育,都要注意擺事實、講道理,明確是與非。要耐心、正確地回答孩子的問題,並有意識地啟發他們提問。在向孩子提出要求,甚至在他們犯錯誤時,要耐心、冷靜地循循善誘。要以鼓勵表揚為主,切忌強制協迫、譏諷威嚇、濫用體罰,尤其不可采用當眾侮辱人格傷其自尊心的行動。

  (2)直觀教育:幼童活潑好動,模仿力強,抽象思維能力差,追求趣味情境和豐富多彩的活動,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宜采用形象具體的直觀教育,教育內容要豐富新穎、形式宜生動活潑,富於直觀性、趣味性和生活性,要多采用游戲、講童話故事以及文體活動等形式。要讓孩子們盡可能地接觸大自然,通過游園、參觀、看電影等途徑,結合實物實事進行教育。

  萬全就提倡實物教育,在其著作《育嬰家秘·鞠養以慎其疾》中強調:"遇物則教之,使其知之也"。要讓幼童多看、多聽、多摸,盡量讓多種感覺器官協調活動,要側重於語言訓練。避免抽象理論的灌注和枯燥的道德說教,也不要將孩子關在室內,讓他們長時間地坐著。

  (3)予以愛撫與期望: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對孩子持什麼樣的態度是影響幼童身心發展的重要因素。小兒雖少七情六欲,但富有感情,在生活、心理和行為上均有極大的依賴性。父母對孩子不應冷漠無情,也不能溺愛、百般遷就,而應給以足夠的愛撫。愛撫是一種寬嚴相濟、恩威並施的意識行為。表現為和藹的態度、無微不至的關注、懷抱、親昵與依偎,以及對孩子始終如一的嚴格要求。支持他們的正確行為,滿足他們的正當要求,為他們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與條件。

  家長及幼教人員對幼童持積極期望的態度也很重要。實驗證明,成人對於孩子具有高於一般幼童平均智力的期持態度,可以感染幼童,增強他們的信心和毅力,從而使幼兒的學習成績和智力明顯提高。

  早期教育是依據人腦神經發育的特點,總結古今中外教育的大量實例和經驗提出的。在妊娠間的第11~18周,是胎兒腦細胞生長發育的第一個高峰,出生後出三個月是大腦發育的第二個高峰。2歲半至3歲時,腦重相當於成人的2/3,7歲時則達到成人的9/10,神經細胞的樹突在嬰兒出生時數量少而短,而到2歲時已大量發展。形成復雜的網絡聯系。6歲左右,腦的結構雖未達到成人水平,但已相當成熟。腦生理的這些變化,帶來大腦智能的飛躍發展。孩子出生後6個月,大腦智能已達到其總能力的50%,到3歲時就達到80%。因此,從出生至學齡前這段時間確實是進行早期教育的有利時機,3-6歲的孩子是早期教育的重點施教對象。

  (二)精心護養

  少兒的生活不能自立,父母當精心護養,防止發生疾病與意外事故。《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指出,小兒"內無思想之患,外無愛慕之勞",少有七情損傷為病。然而不能自調寒暑節飲食,易患肺與脾胃之疾。因此,少兒養生防病當以"節飲食,適寒暑,宜防微杜漸"為主。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家庭觸電急救的常,父母們須掌握

1人為什麼會觸電?  人的身體碰到帶電物體絕緣不良地方或光身導線上,電流通過人身體流向大地或通過心髒形成回路,人就觸電。  2人觸電應迅速使觸電者脫離電源。  2.1電源開關在近處應拉開開關或拔脫插頭。  2.

《虎媽貓爸》經典台詞中的教育誤區 高壓下孩子易抑郁

盡管人們對“虎媽”畢勝男這個人有不少微詞,但依然對她在孩子教育中敢作敢為的“大手筆”和深度思考多有褒獎。劇中畢勝男的一系列“經典台詞”也在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