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知識 >> 預防護理 >> 兒童掌握量詞的特點

兒童掌握量詞的特點

  (一)形容詞的使用

  根據研究表明,2歲兒童已能使用少量形容詞,4。5歲以後使用量增長較快,6。5歲使用的形容詞可達206個。

  幼兒使用形容詞的發展過程表現如下:

  1、從物體特征的描述到時間情景的描述:

  從年齡看:

  2歲出現物體特征的描述;2。5歲出現餓、飽、痛等關於機體感知的詞;3歲出現形容動作的詞;3。5歲出現對個體外形的描述;4。5歲出現個性品質、表情、情感及其時間情景的描述。

  從各類形容詞使用的百分率(人詞數)看:對物體的描述的使用率最高占32。8%;對動作的描述占28。5%;對人體外形的描述占25。7%;其他(主要是機體覺)占29。7%;個性品質的占13。2%;使用率最低的為事件情境的描述占5。98%。

  2、從單一特征到復雜特征

  如胖、瘦3。5歲就能使用,老、年青要到4。5歲至5。5歲才先後使用。

  3、從方言到普通話口語到書面語言詞匯

  以上海地區調查的幾組同義詞為例,按各詞最早使用的年齡排列,表現如下順序:

  好看(2歲)、漂亮(3歲)、美麗(3。5)、清爽(3歲)、干淨(4。5)、清潔(5。5)、開心(3歲)、高興(4。5)、快樂(5。5)、愉快(6。5歲使用人數只達44%)。

  上述好看、清爽、開心等都是上海地區的方言;漂亮、干淨、高興等詞在普通話口語中常使用;美麗、清潔、快樂、愉快等詞接近書面語言詞匯。

  4、從形容詞的簡單形勢到復雜形式

  如兒童先會講紅(2歲)到會講紅紅的(4。5歲)再到講紅彤彤(6。5歲)。又如2。5歲會說干淨、4。5歲時能說干干淨淨。

  該調查還發現,使用形容詞有較大的個別差異。兒童使用的形容詞不一定掌握其完整的詞義,在使用中往往出現擴大或縮小現象。

  (二)對時間詞的理解

  對時間詞語的研究中發現了一下特點:

  1、對事件發生次序的理解順序為:3歲能理解先、後、同時的順向句(如轎車先開,卡車後開)。3~4歲能理解先、後、同時的逆向句(如卡車後開,轎車先開),以前、以後的順向句。4~6歲能主部理解以前、以後、同時的順向、逆向的一般形式和飽含形式(如大娃娃上車以前,小娃娃上車)。

  2、時間詞的理解順序為:3~5歲掌握:今天、昨天、明天。4~6歲掌握:上午、下午、晚上。5~6歲掌握:上午x時、晚上x時、今年、明年。

  3、動作時態詞的掌握順序3~4歲理解:"正在";3~5歲理解:"已經";4~6歲理解:"就要"。

  4、持續時間長短的判斷:這類調查要求被試對特定情況下兩個對象動作的持續時間長短作出判斷。研究表明,5歲兒童開始能完成如"A、B兩車以相同速度同時從同地開出,A車先停,B車後停"這樣的作業。

  (三)4~7歲兒童掌握量詞的特點

  研究表明兒童對量詞的掌握隨年齡增長而上升。

  對個體量詞、臨時量詞和集合量詞三類材料的測查結果表明,各年齡組對三類量詞的掌握是不平衡的,表現出一定的發展順序:由個體量詞(個、只等)-臨時量詞(x碗飯、x盆花等)-集合量詞(x串葡萄、x對枕頭等)6歲組的臨時量詞的正確率已趕上個體量詞而躍居首位。

  該研究發現,兒童量詞的掌握特點與人質發展有一定關系,量詞的使用必須遵從"數詞+量詞+名詞"的公式,4歲兒童已能運用這一公式,但只能使用量詞中高頻詞個、只,並表現出對個、只的高度概括,在任何名詞前都加上個或只作為量詞。5歲兒童已開始注意到量詞和名詞之間的搭配關系,但由於生活經驗的限制和所掌握詞匯的貧乏,往往出現兩種不適當的發配,一種情況是用"數詞+動詞+名詞"的組合方法,6歲兒童已能初步根據事物的共同特征進行分類,不少兒童能根據事物的類別標准來選擇量詞。7歲組的多數兒童已經了解與名詞搭配的量詞需要借用表示容器的名詞,說明已掌握臨時量詞的使用規則。

  此外,環境、教育、方言均對量詞的應用有影響。

  有關研究認為,影響學前兒童使用量詞的主要因素有二:一是詞匯內容與兒童生活的密切程度、二是詞匯所代表的概念的抽象程度。例如用來與兒童最接近的事物搭配的量詞,使用的人數量多,出現的頻次最高,而且多在4歲以前出現,如"杯"-水,"個"-娃娃、水果等許多事物,"碗"-飯、奶,"塊"-餅干、蛋糕,"只"-許多事物。4歲兒童的量詞中已出現與兒童生活的聯系不是太緊密的詞,如"輛"、"張"、"本"、"次"、"粒"、"遍"等。使用的最少的量詞則是本身帶有抽象的數概念的"雙"、"對"等詞。

  (四)對指示代詞的理解

  有關調查用分別包含"這""這邊""那""那邊"四個指示代詞的句子發出指令,讓兒童按指令完成操作任務,發現兒童理解這些詞是以自我作為參照點的。在以主試作為參照點和以自我作為參照點不發生矛盾、不需任何轉換時,成績最好,當必須把主試的"這"、"這邊"理解成自己的"那"、"那邊"時,需作參照點的逆向轉換,其操作成績最差。

  兒童對4個指示代詞的理解水平呈階段性的上升,3~4歲為最低階段,5~6歲為第二階段,7歲為第三階段。

  (五)對人稱代詞的理解

  實驗對象為3。5歲、4。5歲、5。5歲的幼兒,實驗結果表明,三個詞項的難易程度為"我-你-他",年齡越小,對"他"的理解越差,幼兒很難理解別人說的"他"就是指"自己",他們通常把別人說的"你"當作指自己,5。5歲組的兒童對"他"的理解仍未達到另兩個詞項的相同理解水平。

  (六)對疑問詞的理解

  此項研究的調查對象為3歲、4歲、5歲、6歲、7歲兒童,調查過程是:用含有"什麼"、"誰"、"什麼地方"、"什麼時候"、"怎樣"和"為什麼"的問題向幼兒提問,要求幼兒回答圖上的內容和生活中的問題,結果表明,3歲兒童基本上已理解並回答"誰"、"什麼"、"什麼地方",可見他們已具有人、物和空間的概念。4歲兒童基本理解並回答"什麼時候"、"怎樣",說明他們已具有"時間"和"事物狀態、方式"的概念,5歲兒童已基本理解並回答"為什麼",說明已具有因果的概念。

  (七)對空間詞匯的理解和使用

  根據研究,兒童獲得各空間詞的年齡大致是:

  裡-從3歲開始,3。5歲基本掌握

  上-始於2歲,4歲基本掌握

  下、後-從3歲開始,4歲基本掌握

  外-3歲開始,4。5歲基本掌握

  中間-掌握的年齡是4~5歲之間

  左、右-起始年齡為4歲,但到6歲尚未基本掌握

  事實充分說明,兒童學詞和用詞的能動性,如果沒有被吸收的詞語,沒有用詞的環境,孩子的能動性無從發揮,因此周圍成人應該為兒童創設豐富的生活內容和寬松的言語交際情境,使兒童不斷產生需要和水平之間的矛盾,讓這一矛盾去推動兒童更加自主地去吸收和嘗試應用新詞語。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注意:勇敢不能“速成”

獨生子女太膽小怎麼辦?一名家長竟然逼孩子虐待兔子,以此練膽量。近日,武漢某教育論壇上的這則帖子引來不少網友炮轟。  網帖:小孩手掐拳打兔子  網友“常趣敗家”發帖陳述自己的見聞:在小區裡

印度3個月男嬰自燃

印度人體自燃症引起全世界的關注,一名印度3個月大男嬰從出生到現在已經發生4次自燃起火,家人及醫生都感到疑惑,檢查後醫生診斷為“人體自燃症”,這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疾病,並且很有生命危險。類似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