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知識 >> 預防護理 >> 點滴細節呵護小兒睡眠

點滴細節呵護小兒睡眠

  寶寶睡眠小知識

  新生兒:睡眠不分晝夜,媽媽可以配合孩子的生理情況來確定喂奶的時間。一般,白天3—4小時喂一次奶,寶寶吃奶之後一般就會睡覺了。

  2—3個月:晚上的睡覺時間應該長一些。尤其是晚上10點過後,嬰兒就應該睡覺,不要吵醒他,這樣他後半夜的睡覺時間會越來越長。

  4—5個月:半夜裡孩子起來喝奶的次數就少了,後半夜逐漸延長,一次可睡覺5—6小時。

  7—12個月:幼兒睡覺的時間一般如下:早上7、8點—10點睡覺;10—11點玩玩、吃中飯;中飯過後1點到下午3—4點再睡一覺;醒來過後吃點心,然後玩一會,到5、6點鐘吃晚飯;到晚上7點半進入睡眠;晚上10點—11點左右喝點奶,然後就一覺到天亮。如果半夜那餐,孩子不醒,就不給他吃,讓他一直睡,這樣有利於他養成成人睡眠習慣的生理時鐘。

  1歲左右:一天要睡覺13—14個小時。白天上、下午共睡3—4小時,晚上睡10—11小時,從晚上7點半到次日早晨6點半左右。

  2—3歲:一天要睡12個小時,晚上要睡10個小時,晚上就寢時間最好是8點。

  3—6歲:晚上要有10個小時的睡眠時間。6歲以前都應有午睡1—2小時的習慣。

  關於寶寶睡眠的十大個誤區

  1 “不管寶寶什麼時間入睡,只要他睡眠的總量夠了就可以。”

  睡眠時間充足對於寶寶的生長發育是非常關鍵的,因為在睡眠中,內分泌系統釋放的生長激素比平時多3倍。

  不過,寶寶的睡眠質量也很重要。入睡時間不同,深睡眠和淺睡眠所占的比例就會發生變化。入睡越晚,淺睡眠所占的比例越多,深睡眠的比例越少。而深睡眠和寶寶的生長發育是直接相關的,因為生長激素主要是在深睡眠時期分泌的。而淺睡眠和寶寶記憶力的發育關系更為密切。所以,盡量讓你的“小夜貓子”早點入睡。

  2 “寶寶的睡眠時間沒有達標,一定會影響生長發育。”

  實際上,雖然每個年齡段的寶寶都有他特定的睡眠需求量,但是寶寶之間也存在個體差異,比如有的寶寶氣質類型決定了他可能就是睡得少一些。原則上,只要寶寶的精神狀態好、食欲正常、沒有消化方面的問題、體重增長良好就可以。但是如果偏離得太多的話,比如新生兒每天需要睡16~18個小時,如果你的寶寶只睡到12個小時,可能需要咨詢一下醫生,進行一下生長發育方面的監測。

  3“一定要讓寶寶養成睡午覺的好習慣。”

  對於3歲以上的寶寶來說,他們白天精力很旺盛,玩和不斷的活動能消耗他的精力,保證他夜間睡得很好。只要寶寶夜間睡眠時間充足,質量也很好,就能夠滿足他生長發育的需求。所以,如果寶寶沒有睡午覺的需求,父母也不必強求。

  4 “抱著睡會讓寶寶有一種安全感,可以讓他更快地入睡。”

  抱著睡確實可以讓寶寶獲得一種安全感,但也容易讓寶寶形成依賴。等到寶寶大一點,我們想改變有時會很困難。這種依賴心理還會延長寶寶的入睡時間,容易造成入睡困難。而且,當寶寶夜間醒來,父母如果不能及時給予相應的安慰,他很難再自己入睡。這對培養寶寶獨立入睡的習慣和形成夜間深睡眠、淺睡眠的自然轉換都會造成不良影響。建議你從現在開始,慢慢讓寶寶在嬰兒床上睡覺,逐步培養獨立入睡的能力。

  5“寶寶一有動靜,輕輕地拍拍他,可以幫他繼續入睡。”

  寶寶的睡眠分為深睡眠和淺睡眠兩種狀態。對小嬰兒來說,特別是剛出生的寶寶,深睡眠和淺睡眠基本各占50%,而且是不斷交替的。深睡眠時,寶寶處於完全休息狀態,除了偶爾的驚跳和極輕微的嘴動外,沒有其他活動;淺睡眠時,寶寶的手臂、腿和整個身體經常會有些活動,臉上還可能會做怪相、皺眉、微笑等等,這些都是淺睡眠時期的正常表現。所以,如果寶寶出現輕輕抽泣或運動,不要急著去拍他、抱他或者給他喂奶,先在床邊觀察一段時間,看寶寶是否能接著睡。否則,給予過多的干預,會人為地打斷寶寶深睡眠和淺睡眠的自然交替,破壞寶寶的睡眠規律。如果寶寶出現了哭鬧等更多的表現,我們再去進行處理。

  6 “打呼噜說明寶寶睡得香。”

  寶寶偶爾打鼾可能是由感冒引起的,感冒痊愈後,打鼾的症狀就會消失。但如果寶寶經常打鼾,可能是由於腺樣體肥大、扁桃體肥大或其他原因,影響了鼻咽部通氣造成的。這時,在醒著的情況下,有些寶寶也會出現鼻堵、張口呼吸的現象。時間長了,對寶寶的腦發育會造成一定的危害。如果你的寶寶的確有睡眠打鼾、張口呼吸的情況,最好帶他到醫院的耳鼻喉科檢查一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如何面對寶寶發脾氣

1.本能的反應  年齡階段:一歲以前。孩子通常以哭來表達憤怒。  例子:孩子疲倦或做不好某件事,如玩積木總是倒塌下來,或完興正濃,父母親制止,要他上床睡午覺。孩子疲倦的精神狀況將減低他的耐性,這都會使孩子容易感

喝了甘蔗水會犯腹瀉?

喝甘蔗水犯腹瀉?一名2歲寶寶因為喝了兩杯甘蔗汁,腹瀉嘔吐不止,被家人送往醫院。兒科專家提醒說,兒童和少年在早春季節勿自行購食甘蔗,謹防食用霉變甘蔗引發中毒。2歲的寶寶自從爺爺第一次讓他喝了甘蔗汁嘗到&ldquo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