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兒童心理 >> 5個細節教幼兒學會自我保護

5個細節教幼兒學會自我保護

    一、創造良好環境,增強幼兒體能。

  5個細節教幼兒學會自我保護     究其原因不難看出,由於體弱幼兒不愛活動,造成動作不協調、平衡能力差,遇到情況反應慢,所以容易受到意外傷害;而那些活潑健壯的幼兒,由於好動、靈活、反應快,遇到情況能采取緊急措施,因此受意外傷害較少。由此可見,增強幼兒體能是提高幼兒自護能力的重要途徑。為此,我們做了以下工作:     1、消滅不安全因素。     在園區環境改造中,我們因地制宜,精心設計,創設了便於幼兒鍛煉的各種環境設施。我們對現有的容易對幼兒造成傷害的建築進行拆除和改造,對大型玩具進行全面檢修,認真檢查每一顆螺絲,做到防患於未燃,將意外傷害消滅在萌芽之中。     2、創設良好鍛煉環境。     我們利用園內一切可以利用的小型場地,增設了廢舊輪胎和老師自己制造的吊球、拉力器、攀登架等,創造條件讓幼兒在課余時間進行鍛煉。如幼兒在玩輪胎過程中,知道了一手扶著一手在後面推就滾穩了,而且越玩越靈活,並且知道輪胎要倒時趕快躲開身子、跳到一邊就不會壓著腳。這些器械既豐富了幼兒的活動內容,又鍛煉了幼兒的體能。     3、開展多種活動,增強幼兒體能。     我們除對幼兒進行體育訓練外,還注意開展各種幼兒感興趣的活動,以增強幼兒的體能。如:春天帶領幼兒去郊游,通過遠足活動對幼兒進行力量和耐力的練習;冬季運動會組織幼兒進行達標項目比賽,自覺加強了平時的排球、投擲、翻滾等項目的練習,興趣很濃,達標率也有所提高。     幼兒在空氣新鮮、日光充足的戶外進行鍛煉活動,可以提高機體能力,使動作更協調更靈活,思維變得更活躍,這些都為培養幼兒自我保護的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養成良好行為,形成自護習慣。     我國著名的學前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講過:“習慣養得好,終身受其益。”     生理學家認為:“習慣是自動了的條件反射。”幼兒期容易形成條件反射,我們應該抓住這一教育契機,探索有效的方法,使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自護習慣。   5個細節教幼兒學會自我保護     4、良好行為的養成,能使幼兒躲避傷害。     例如,幼兒有了飲食前吹一吹、摸一摸的行為習慣,可以避免燙嘴、燙手,防止誤吃東西;幼兒養成靠邊走、跑、右行的習慣,碰撞同伴或受車輛撞碰的機會舊會大大減少;輕開門窗、輕拿、輕放桌椅的行為,能使幼兒避開門窗桌椅邊稜,可免遭磕碰的皮肉之苦。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家庭和幼兒園應相互配合,對幼兒進行教育,並長期堅持、反復強調。我們將日常行為規范編成琅琅上口的兒歌,便於幼兒理解、記憶。我們還開展了《我會穿衣服》《馬路上發生的事情》《遇到困難我不怕》等主題活動,使幼兒建立起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起到了自我保護的作用。     5、遵守游戲規則,形成自護習慣。     幼兒的自我中心特點極為突出,玩得高興時,常常忘記了要遵守規則和秩序,往往一擁而上,你推我擠,極易造成身體傷害。因而,在游戲活動中,注意培養幼兒按秩序游戲,遵守游戲規則,也是使幼兒獲得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的重要途徑。為了使幼兒懂得游戲規則,我們采取了多種方法,如講故事、游戲模擬等,讓幼兒判斷是非,知道遵守規則、互相謙讓的重要性;又如,設置問題的方法。小班幼兒特別喜歡手拉手走路,有時甚至三個人一起拉手走,這是比較危險的一旦有人摔倒,其他人也易摔倒,並由於小手相拉,摔倒了的人失去了本能的手扶地等自護動作,而容易導致頭部受傷。根據這種情況,我們要求幼兒不手拉手走,並請幼兒回答為什麼老師這樣要求他們,以此提高幼兒思考的能力,從而使幼兒學會積極的防御。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發生小兒便秘日常護理辦法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因為飲食不當,經常發生小兒便秘的情況,特別是在孩子吃奶的時候,因為年輕媽媽工作忙,寶寶很小就給斷奶了,這樣的做法很不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相關的知識。  嬰兒進食太少時,消化

教育部:禁給學生貼“心理疾病”標簽

心理教師等同班主任待遇  《指南》規定了中小學心理咨詢室的管理規范,就開放時間、人員配備、經費投入、成長記錄、輔導倫理、危機干預等多個方面作出規范。在開放時間上,心理輔導室定期對學生開放,可視學生數量和學校心理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