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簡稱心衰,是指心髒在充足的回心血量的前提下不能泵出足夠的血液,以滿足正常代謝和生長發育的需要。
一、病因及發病機制:
小兒時期心衰以1歲以內發病率最高,其中尤以先天性心髒病引起者最多見。心肌炎、心內膜彈力纖維增生症、心糖原累積症等亦為重要病因。其誘發心衰的原因常為支氣管肺炎,以嬰幼兒支氣管肺炎、毛細支氣管炎引起的心衰最為常見。兒童時期則以風濕性心髒病和急性腎炎所致的心衰較多見。此外,克山病、重度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維生素B1缺乏、電解質紊亂及缺氧等也可引起心衰。
當心髒發生心肌病損或長期負荷過重,心肌收縮逐步減退。早期通過加快心率、心肌肥厚和心髒擴大等進行代償,調整排血量,以滿足機體的需要,這個階段為心功能代償期,臨床上不出現症狀。後期心功能進一步減退。當上述代償措施已不能維持足夠的心排血量時,則出現靜脈回流受阻,體內水分儲留、髒器瘀血等心衰的臨床表現。
二、臨床表現:
嬰幼兒心衰的臨床表現有一定特點。常見症狀為呼吸快速、表淺,喂養困難,體重增長緩慢,煩躁多汗,哭聲低弱,肺部可聽到干羅音或哮鳴音,肝增大達肋下3cm以上。心髒增大,心率可增快達150~200次/分,多能聽到奔馬律。浮腫首先及於顏面、眼睑等部位,嚴重時鼻唇三角區呈現青紫。
年長兒心衰的臨床表現與成人相似,表現為:①心排出量的不足:出現心動過速、心髒擴大、奔馬律、脈細弱、膚色蒼白、濕冷、全身乏力或煩躁、厭食。②體靜脈瘀血:肝腫大、頸靜脈怒張、肝頸反流試驗陽性、水腫、尿量減少。③肺靜脈瘀血:呼吸困難、氣促、端坐呼吸、鼻翼扇動、青紫、肺部可聞及濕羅音,咳嗽、聲音嘶啞。
心衰臨床診斷指征如下:①安靜時心率增快,嬰兒>180次/分,幼兒>160次/分,不能用發熱或缺氧解釋者。②呼吸困難,青紫突然加重,安靜呼吸達60次/分以上。③肝大達肋下3Cm以上,或在密切觀察下短時間內較前增大,而不能以橫隔下移等原因解釋者。④心音明顯低鈍,或出現奔馬律。⑤突然煩躁不安,面色蒼白或發灰,而不能用原有疾病解釋。③尿少、下肢浮腫,已除外營養不良、腎炎、維生素B;缺乏等原因所造成者。上述前四項為臨床診斷的主要指征。尚可結合其它幾項以及1~2項輔助檢查進行綜合分析。
三、輔助檢查:
包括: ①胸部 X線檢查:心影普遍增大,搏動減弱,肺紋理增多,肺部瘀血。②心電圖檢查:不能表明有無心衰,對病因診斷及指導洋地黃應用有幫助。③超聲心動圖檢查:心室和心房腔擴大,心室收縮時間間期延長和噴血分數降低。心髒舒張功能不全時,二維超聲心動圖有助於診斷。
四、治療原則:
重要的是去除病因、治療原發疾病,增進心功能,去除過量潴留的鈉和水分,以及降低氧的消耗和糾正代謝紊亂。如為先天性心髒病所引起,則內科治療往往是術前的准備,而且術後尚需繼續治療一個時期。
1. 洋地黃制劑 由於地高辛的吸收和排洩迅速,作用可靠,給藥途徑方便(靜脈、肌注、口服),故兒科應用最廣。地高辛肌內注射局部疼痛,且吸收速度不穩定,故一般少用。若病情較重或不能口服者,可選用地高辛或毛花甙丙靜注。可采用洋地黃化,即將總量的1/2、1/4、1/4每間隔4~6小時1次;在完成洋地黃化量後12小時,可開始給於口服地高辛維持量。將每日平均維持量分2次,隔12小時分服。對於輕度慢性心衰者,也可連續用地高辛維持量5~7天,進行緩慢洋地黃化
2. 利尿劑合理應用 利尿劑為控制水、鈉儲留、治療心衰的一項重要措施。了解小兒常用利尿劑的劑量及用法。
3. 血管擴張劑 常用藥物有肼酞嗪(肼苯達嗪)、卡托普利(疏甲丙脯酸)、硝普鈉及酚妥拉明(節胺峻琳)。近年來應用血管擴張劑治療頑固性心衰取得一定療效,但在小兒心衰治療中應用經驗尚不多,須謹慎使用。
五、常見護理診斷:
1. 心輸出量減少(decreased cardiac outpur)與心肌收縮力降低有關。
2.氣體交換受損與肺循環瘀血有關。
3. 體液過多(fluid volume excess)與心功能下降,微循環瘀血、腎灌注不足,排尿減少有關。
4. 恐懼與疾病的危險程度及環境改變有關。
5. 潛在並發症,藥物副作用與使用洋地黃制劑、血管擴張劑、利尿劑等藥物治療有關。
六、護理措施:
1.休息 病室應安靜舒適,避免各種精神刺激,防止用力過度,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用開塞露通便。體位取半坐臥位(小嬰兒取15o-30o斜坡臥位),使橫隔下降,有利呼吸運動。休息原則以心力衰竭程度而定,1度:可起床活動,增加休息時間。2度:限制活動延長臥床休息時間。3度:絕對臥床休息,病情好轉後逐漸增加活動量,以不出現症狀為限。
2.供氧 有呼吸困難、發绀、低氧血症者給於供氧。有急性肺水腫患兒吸氧時,濕化瓶可改盛20%~30%乙醇,間歇吸入,每次10~20分鐘,間隔15~30分鐘,重復1~2次。
3 .控制水鹽攝人輕者可給少鹽飲食,指每日飲食中鈉鹽不超過0.5~1g、重者無鹽飲食,指在食物烹調時不加食鹽或其它含鹽食物。盡量減少靜脈輸液或輸血,必輸時每日總量宜控制在75ml/kg以下,輸入速度宜慢,以每小時>5ml/kg的速度為宜。
4.做好心理護理 根據患兒的心理特點采用相應的對策,主動與患兒溝通,給予安慰鼓勵,取得合作,避免患兒抗拒哭鬧,加重心髒負擔,同時最好能有家長陪伴,減少離開親人的創傷,使患兒情緒穩定。
5. 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 定時測量心率、心律,注意心音、血壓、呼吸等,必要時進行心電監護,如有變化及時與醫師聯系。
6.藥物治療的護理要點
(1)洋地黃制劑: ①使用藥物前應了解患兒的基本臨床資料,如症狀、體征、脈搏、心率和心律,血電解質、肝腎功能、心電圖表現、及近2~3周洋地黃使用情況。一般脈率在新生兒<120次/分,嬰兒<100次/分,幼兒<80次/分,學齡兒童<60次/分或出現心電圖P-R間期較用藥前延長,心律失常時應及時報告醫師決定是否停藥。②應嚴格按時按劑量給藥,嬰幼兒用量甚小,注射時每次用量少於0·5ml時要用生理鹽水稀釋後用lml注射器吸藥,口服藥則要與其它藥物分開服用。③鈣劑與洋地黃制劑有協同作用,應避免同時使用。④用藥期間應密切觀察洋地黃的毒性反應。小兒洋地黃中毒最常見的表現為心律失常,如房室傳導阻滯,過早搏動,快發性心動過速,心動過緩;其次為胃腸道反應,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神經系統症狀如嗜睡、頭暈,色視等則較少見。未成熟兒及初生2周內的新生兒,肝腎功能障礙,電解質紊亂、低鉀、低鎂、高鈣、嚴重彌漫性心肌損害及大量使用利尿劑後均易發生洋地黃中毒。⑤用藥後應密切觀察患兒的症狀體征的改善情況,洋地黃制劑達到療效的主要指標是:心率減慢、肝縮小、氣促改善,安靜、胃納好轉、尿量增加。長期使用洋地黃制劑者,要監測血清地高辛濃度,采血標本時間應在服藥後6小時左右,開始用維持量的24小時為准。小兒血清地高辛有效血濃度為1~3ng/ml。
(2)血管擴張劑: ①按時准確給藥,並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以指導用藥。②注意藥物的副作用,主要是血壓下降,其次是心悸、頭痛、惡心。在用藥前應測量血壓、心率、用藥過程中應監測復查,酌情調節滴速,發現不良反應,應及時通知醫師做好處理。③應用硝普鈉治療時要嚴格掌握劑量,使用監護儀專人監測血壓改變。同時輸液瓶、管要用黑布包裹避光。
(3)利尿劑:①掌握用藥時間,根據利尿劑的利尿作用時間安排給藥,並盡量在早晨及上午給藥,避免夜間排尿過多而影響休息。②詳細觀察水腫的體征變化,定時稱體重及記錄尿量。③密切觀察電解質失衡症狀,使用鹼性利尿劑易引起低血鉀,要警惕在與洋地黃制劑並用時易出現洋地黃中毒反應。長期應用利尿劑時應注意有無精神萎靡、乏力、腹脹、心音低鈍、心律失常等低血鉀的臨床表現,必要時可查心電圖和血鉀,以便確診,用藥期間應補充含鉀豐富的食物,如香蕉,桔類,綠葉蔬菜等。
7.防止繼發感染 由於體循環及肺循環瘀血,患兒機體抵抗力低下,應視病情而定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協助做好生活護理和身體的清潔衛生,長期臥床及有水腫者,定時翻身按摩受壓部位,預防褥瘡。感染與非感染患兒分室居住,避免呼吸道感染。注意飲食衛生,防止腸道感染。
![]() |
0-3歲寶寶穩定情緒有高招
零至一歲 這個時候的寶寶情緒十分平和穩定,偶爾號啕大哭,原因可能是生理上得不到滿足,如想睡覺,肚子餓或身體不適,所以父母的周全照顧最要緊,令寶寶覺得安全,舒服。建立正常的作息規律,寶寶的情緒便不會有太大波動。 |
![]() |
媽媽須知 日常應該如何預防寶寶便秘
便秘不僅會給寶寶的成長帶來很大的痛苦,而且也會影響其正常的身心發育,那麼日常要如何預防寶寶便秘呢? 首先日常要養成孩子科學的飲食方式,飲食上要做到多樣化,少吃刺激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由其是油膩的食物,要保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