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兒科網 >> 兒科百科 >> 關於兒科 >> 兒童心理 >> 6方法讓懶散娃變成勤快寶寶

6方法讓懶散娃變成勤快寶寶

    寶寶懶散的原因

  6方法讓懶散娃變成勤快寶寶     父母不當的教養方式:孩子的懶散令家長煩惱,但是孩子的懶散形成,與家長的教育方式也有一定的關系,客觀上說,家長的過分溺愛是造成學生惰性心理的因素之一。孩子年幼的時候,家長怕孩子做不好事情,對家務及孩子應該承擔的事物大包大攬,除了會導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之外,還會產生強烈的依賴心理,不但使孩子失去了做事的興趣,而且會對別人為自己做事習以為常,有些家長本身就存在這樣的思想:“你只要好好學習就好了,別的什麼都不用管”。孩子可能甚至會從內心裡貶低勞動,什麼都不願干,什麼都干不好,在家時如此在學校也是如此。     孩子不良的個性特征:依賴心理。懶散的人常有依賴別人的思想。在家裡,“反正媽媽會喊我起來”,“反正我不做作業爸爸也會催我”;在學校,“反正我不回答,總有別人會說出正確答案”,“反正作業不會做可以抄同學的完成任務”。這種依賴別人的惰性心理只會使能力減退,思維變得越來越遲鈍,遇到難題就真的不會做了。畏難情緒。缺乏克服困難的毅力和恆心,有過失敗和被人否定的經驗,所以做事情沒信心,對自己懷疑態度。對父母要求做的事情和自己應該做的事情能躲就躲,能藏就藏,就連自己原來最願意做的事情要是產生了畏難情緒,也沒有信心做好。長期下去能使孩子養成懶散,不想接受挑戰面對困難。缺乏上進心。缺乏上進心的孩子容易滿足,對自己要求不高,得過且過的思想嚴重,做事不求質量,作業馬虎潦草,不改正錯題,常抱著“應付”和“混過去就行”的不負責任的態度。而這種缺乏上進心的表現必然導致懶散現象的產生。     不良榜樣影響:家長榜樣。有的家長本身就缺少時間觀念,沒有勤勞的習慣和雷厲風行,果斷利落的作風。“身教重於言教”,這樣的家庭嚴重影響了子女良好健康習慣的形成和良好行為的發展,促使懶散現象的發生。周邊同學及朋友榜樣。孩子身邊的同學並不是以勤勞為榜樣,而是大家一起去羨慕那些能走“走捷徑”,“占便宜”的孩子,那麼孩子所在的群體就會給孩子帶來不良的影響。     面對懶散寶寶,家長要怎麼辦呢?     孩子上才藝課或者上學,所有的准備工作都必須孩子自己操勞,自己擔心,自己記住,自己准備。任何後果,都讓孩子自己承擔,比如跆拳道課忘記了服裝,不能上課,那就不上課了。媽媽可以做的就是提醒孩子,最多提醒三次。只有每次都是自己做的准備,他才能牢牢的記住。即使損失一些課時,那也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訓。     孩子自己想要借閱的書籍,要自己去找,自己去借,並且自己記住歸還的日期,看完後,自己還回去。媽媽可以做的除了提醒就是可以帶他去圖書館。如果圖書超過歸還時限,被罰錢,就必須從孩子的零用錢裡扣除。     要吃飯的時候,擺碗筷是孩子的事情,給自己和給父母盛飯也是孩子的事情。家務事本來就是要分擔的,我做飯菜,孩子自然也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米飯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媽媽不是洗衣機,你的髒衣服換下來放在籃子裡,到了一個星期就請自己放到洗衣機裡。洗好了自己和媽媽一起曬出去或者放入烘干機。因為有電的機器危險原因,請你放好了之後,叫媽媽幫你開機器。你自己不要亂操作,如果你真的想操作,就在媽媽看著你的時候操作。   6方法讓懶散娃變成勤快寶寶     你學藝回來後,老師交代的功課,需要聯系幾遍,都希望你自己記住,我不負責替你記這些事情。什麼時候練習,什麼時候做都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的時間自己安排,我不會提醒你。因為你的興趣班都是你自己要求上的,既然是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就應該自己用心。你做的好不好,老師都看在眼裡,你付出了多少努力就會有多少回報。學習只有靠自己自覺,媽媽壓迫只是暫時的表面贏局而已。     你自己的作品,請自己收藏好,媽媽可以給你一個箱子,如果你認為這些是無用的東西,就丟了。如果是你要珍藏的,請放好,不要亂擺在客廳裡。否則媽媽都當作是垃圾處理,後果自負。     寶寶懶散怎麼辦?家長要用科學理智的方法來幫孩子改掉這個壞習慣哦。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寶寶燒傷、燙傷後如何處理

燒、燙傷對於小兒來說是非常常見的。因為嬰幼兒(特別是3—5歲小孩)智力發育快,好奇心強,什麼都想試一試,還表現得有些沒深沒淺。  燒、燙傷後怎麼辦呢?  首先應該看一看面積有多大。每個小孩的手掌大約

預防小兒肺炎的相關辦法有哪些呢

小兒肺炎的主要症狀是發熱、咳嗽、氣促鼻干煽。其發病原因主要是由於感受風寒,或風熱之外邪;此外,在其它一些疹病過程中,若小兒正氣虛弱,亦可並發或繼發本病。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全球每年大概有100萬5歲以下的兒

小兒內科問答| 小兒外科問答| 兒科經驗常識| 小兒呼吸科

Copyright © 寶貝兒科網 All Rights Reserved